登陆注册
8901800000040

第40章 卷十(4)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叛乱者囚禁了刚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了据有河东地区的晋。晋王李存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通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晋军是不容易打败的,应当等待敌情发生变化再决定进取之策。倘若有了适当时机,我怎么敢坐失良机而养患贻害呢?”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臣下没有什么奇计良谋。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那么,等到粮食吃完的时候,也就把敌人打败了。”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地说:“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吧?”接着,又派宦官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大将受权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对敌作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取胜之策呢。现在我分析敌人士气正盛,难以轻易战胜它。对此,诸位以为如何?”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只好沉默不语。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集到军营门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大家把它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

“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脸色骤变。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其后,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不战而退。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①五代梁②末,魏博③兵乱,〔囚〕贺德伦降晋④。庄宗⑤人魏〔州〕,梁将刘⑥乃军于莘县⑦,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⑧〔以通〕饷。梁帝⑨诏鄩出战。〔鄩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⑩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

“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后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

【注释】

①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梁:即五代时期的后梁。朱温所建。

③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位于今河北大名北)④晋: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因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仍称晋。

⑤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但在争夺魏州之战时,尚未称帝建唐,仍为晋王。

⑥刘鄩:后梁大将。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官至镇南节度使。因与晋军争夺魏州作战失败,被梁末帝朱友贞杀害。

⑦莘县:今属山东。

⑧甬道:即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

⑨梁帝:即后梁末帝朱友贞。

⑩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南宋以前,一斛为十斗;十斛当为百斗。

故元城:地名。故址在今河北大名北。

李嗣源: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

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李存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李存勖”,今据史校改。

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和《资治通鉴·后梁纪四》。

好战九九

【提示】

本篇以《好战》为题,旨在阐述穷兵黩武的严重危害性,以儆执国政者应慎重战事。它认为,战争本来是与德治相违背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人君不可依恃国大民众而随意发动战争。一旦穷兵黩武,好战不止,势必导致国家败亡。从全篇内容看,这里所说的“好战”,实际是指那些侵略、掠夺的不义战争。可见,本篇所极力反对的是那些以侵略、掠夺为目的的穷兵黩武的非正义战争。历史的经验证明,穷兵黩武的危害极大,不仅会造成财尽力竭、生产破坏的经济崩溃,而且还会造成生灵涂炭、民怨沸腾的社会危机,最终则必然导致民族衰落、国家败亡的严重恶果。本篇在论述了穷兵黩武危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玩战争之火“将有自焚之患”的道理,这是不失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可贵思想。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封建暴君之一。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他阴谋杀父篡得帝位以后,对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对外穷兵黩武、肆意侵掠。从大业八年至十年(公元612~614年),杨广竟对附属国高丽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据唐代学者杜佑《通典·食货七》记载:

“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可以推知,杨广三攻高丽之战,调集的总兵力为三百四十余万(即每次为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强征的民工总数达六百八十余万,两项合计为一千零二十余万人,残酷持久的战争消耗,不仅造成大批兵员战死、病亡,而且导致“耕稼失时,田衅多荒”,“百姓困穷,财力俱竭”(见《资治通鉴·隋纪五》),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沉重的兵役、徭役和残酷的剥削压榨之下,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正是在上述条件下爆发的,并且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了以炀帝为首的隋代封建王朝的残暴统治。隋朝的迅速灭亡,从一定意义上讲,恰是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造成的严重恶果。这不能不是“为人君者”所应汲取的历史教训啊!

【译文】

兵器是杀人害命的凶险器具,战争是违背德治的暴力行动,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国君不能以自己的国家大、人口多,就倾尽全力地进行征伐,使战争无休无止,最后导致国家败亡,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发动战争如同玩火一样,不息灭它,必将带来自我焚毁之祸。所以,恃强好战,用兵不止,其祸患将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诚如兵法所说:

“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

隋朝在炀帝杨广统治时期,国家并非不强大,人口并非不众多,然而,由于杨广嗜好武力与战争,不断寻衅用兵,征战无休无止,等到战争态势突变而出征高丽的隋军兵败辽东城下的时候,国内的祸乱由此而接连发生,(最终导致炀帝及其隋王朝丧身灭国的可悲下场)。这难道不为后世人所耻笑吗?唉!身为国君的人,怎可不慎重战事啊!

【原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隋之炀帝③,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④,祸起萧墙⑤,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⑥,可不⑦慎哉!⑧【注释】

①祸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亦即向后转身;不旋踵,谓来不及转身。全句意思是,祸患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

②国虽大,好战必亡: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

③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之第二子。自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即帝位,至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被杀,在位仅十四年。

④兵败辽城:指隋大业八年至十年(公元612~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进攻高丽之战,隋军皆大败而归。因高丽地处辽东方向,故称兵败辽城。

⑤祸起萧墙:语出《论语·季氏篇》。萧墙,即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喻指起于内部的祸乱。本篇这里所指,一是国内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杨玄感起兵反隋和宇文化及等人杀死炀帝之举。

⑥为人君者: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⑦可不: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⑧本篇史例出自《隋书·炀帝纪》和《资治通鉴·隋纪五》

忘战一百

【提示】

本篇以《忘战》为题,从“忘战必危”的恶果出发,着重阐述和平时期加强战备的必要性。它认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是古代圣贤留给后人的最为深刻的教诲和告诫。尽管天下太平无事,也不可以废弃武备;如果废弃武备,那么一旦外敌入侵,就无法抗击敌人,有效地保卫国家。为此,它主张,执国柄者应当“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把“讲武”、“习兵”作为制度坚持下去,切实加强战备教育,认真搞好军事训练。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战争,作为历史的范畴,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战争的危险性就依然存在。那种所谓“无敌国外患”的论调,在今天的社会中,乃是一种瓦解人们斗志的麻醉剂。本篇所强调的居安思危、不忘战备的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安禄山、史思明武装叛乱的发生,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以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者长期忽视战备,乃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和长期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唐玄宗李隆基,本是唐代中期一个较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即位初期,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为相,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出现了史称“开元之治”的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从而把唐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然而,到了李隆基统治后期,他却一反常态地“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见《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过着“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见《新唐书·玄宗本纪》)的极端腐化生活,军政大权相继为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所操纵,致使朝政日非,军备废弛。这就给身兼三镇节度使而“阴有逆谋”(见《旧唐书·安禄山传》)已久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等人,发动旨在夺取唐朝政权的大规模武装叛乱,造成了可乘之隙。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和史思明纠集兵力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于范阳镇(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发动叛乱后,不到半年时间,相继攻占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沦于叛军蹂躏之下。其后,唐王朝虽在人民广泛支持下,经过七年之久的艰苦曲折斗争,终于将此叛乱平息,但是,战乱却给社会经济以极大破坏,国家元气大伤,中央集权削弱,自此唐王朝急剧走向衰落和藩镇割据的分裂混乱局面。如果说隋王朝是灭亡于隋炀帝的“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见前《好战》篇)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讲,唐王朝的衰败则始于唐玄宗后期的“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所以,牢记“好战必亡”和“忘战必危”这些古代著名遗训,乃是一切执掌国家大权者不可丝毫忽视的神圣责任。

【译文】

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将无法在战争突然到来之时卫国御敌。

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服边远部族百姓,时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制度,以此表明国家时刻不忘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育全民经常习兵练武,搞好军政训练。诚如兵法所说:

“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警惕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放牧战马,罢除将领,削减军队的问题,致使国家不知加强战备,人民不懂怎样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于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文官不堪充当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堪充当武士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唉!战备难道可以忘掉吗?

【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①,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②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③几危,旧物④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⑤【注释】

①弗庭:谓不归顺朝廷。这里指与我不友好,处于敌对状态的邻国。弗,不;庭,通“廷”,指朝廷。

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但“安”、“危”,马本及各本皆作“平”、“倾”,今据原书校改。

③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④旧物:指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同类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威力巨大的雷

    探究式科普丛书-威力巨大的雷

    手雷,一种单兵携带式武器,最佳的近距离杀伤利器;地雷,实战中“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应用;水雷又俨然是一个水上的“地雷”;鱼雷则更像一个行事低调的神秘刺客,冷不丁地给舰艇以致命的一击。这些军用雷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主动寻敌或被动攻击,无一不是战场上的功臣。
  • 化石真相

    化石真相

    古生物学是什么?它是一门关于化石的学科。它标示着久远和神秘,它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它们才是那么的笃定和真实,因为无一不是那么真实地封印在一块块黏糊糊的石块中,在地壳中随着岩石翻来覆去,一小部分有幸或是说不幸地与世人见面,向人们陈述出它们当时的生活故事。
  • 科学我知道-Why化学

    科学我知道-Why化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为什么说燃放烟花爆竹对社会不利、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臭氧层为什么具有保护作用等。
  • 化学氧吧

    化学氧吧

    本书以精妙的语言、轻快的节奏,跟你分享化学知识,传递教学良方。
  •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热门推荐
  • 请问您是于先生吗

    请问您是于先生吗

    社畜先生,蜘蛛精老婆,以及各种奇葩朋友的日常。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对于即将毕业或者正在谋取一份职业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付诸有效的、具有一定策略性的实践,是一件值得深思熟虑、具有相当挑战性、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生大事。
  • 《爱你我后悔了》

    《爱你我后悔了》

    谁说时间会抹掉一切,谁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为什么这么久,我每次看到你的照片,我依旧会忍不住的心痛,我依旧忘不了夕阳下你离开的背影。你曾经问过我,现在这样爱我会后悔吗,我当时只是笑,现在,我想告诉你我后悔了,后悔为什么让我认识你,为什么爱上你之后,又这样
  • 坠刀客

    坠刀客

    江湖游子,一不小心踏入仙门,却无意中窥探出一件惊世秘密。
  • 天降妖劫

    天降妖劫

    222年,天降妖劫,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浩劫降临,小镇的人究竟要如何面对?一个看似单薄的少年,一个天师传人,他们要面对什么?又要如何面对?即使再厉害的妖魔她也毫不畏惧,再可怕的境地他也要和她一起去闯。
  • 丞相大人:为妻这厢有礼了

    丞相大人:为妻这厢有礼了

    她是孤女一枚,六亲皆无,福缘运薄,煞天煞地,属天煞孤星也!他是鲜罗国一人之下,万万之上的尊身大丞相,那充满魅色的绝世美颜,是众鲜罗少女所迷的。某月某日的一个夜晚,他来到了她的面前,深情款款的一句话,她的命运被改写了:你是我的妻。从此,她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学仙术,养灵宠,握圣剑,叱诧仙界。祸女变福女,好运连连看!
  • 心跳加速了

    心跳加速了

    美好一个从来不相信爱情的女孩子,直到遇到他……第一次领会真香警告~脸上火辣辣的疼……“小呆,你真的不喜欢我吗?”“不喜欢”女孩违心说道.“哦……,那为什么你的画册里的人和我一模一样,还不止一张呢……”
  • 嗜血狼

    嗜血狼

    龙斌,龙塑某集团军特战队‘狼’队队长,带着一帮兄弟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组建了嗜血狼军,对千章展开了行动。穿越后一次意外的变故,嗜血狼军得到了一艘超级航母,狼王龙斌带着自己的嗜血狼军,踏上千章的本土,还千章大屠杀,灭掉了狂妄的天池国舰队,最后······
  •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读书塑造人的一生: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阅读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黄桂元以多年阅读写作的经历,反照自身,思考个人成长路径,以及读书的意义与目的、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之乐等一系列有趣话题。
  • 御兽王道

    御兽王道

    一块玉佩,一个古朴的魂戒,来自地球的灵魂,创造一个御兽的神话,看主人公秦天怎么在御兽大陆翱翔俯视众生,在天空中翻云覆雨;在水中兴风作浪,与天地万兽漫步人生路。······一代御兽王者,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逃不出他的掌心。一段段的奇遇与巧合,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还是狗血的运气所致呢?他那大胆的创新精神,巧妙的运用,将创造一个御兽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