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9300000040

第40章 生物之谜(8)

这类事情从异食癖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因为人的胃口的容纳与消化能力毕竟是相当强的。16世纪时,英国有位吃书的妇女,开始每天吃一本,后来索性把书当饭吃。医生曾让她禁吃“书餐”3天,她竟苦熬不过,百病丛生。到了第4天继续吃书,便又精神焕发。丈夫和子女为她四处选购“书食”。她吃的书,首先要干净,最好是新书。这位“食书癖”患者在当时被称做“把书店吃进肚子里的人”。

真正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看来根本不可能为胃所接纳的东西,在有些人那里却被身体完全吸收,而无任何中毒或受损迹象。

南非青年萨尔门素以生吞毒蛇驰名于世。他说:“我捉到毒蛇后用木棍把它打晕,这样容易吞到肚子里,但不久毒蛇会苏醒过来,在肚里乱撞,但我心里感到非常舒服。”其胃何其异然!

中国喜食蛇者也不乏其人。桂林市的尧韦心喜吞眼镜蛇、蟾蜍等,几天不吃就会感到浑身无力。山西的孙庆顺是当地出了名的“蛇阎王”,多年来他生吃活蛇达800多条,其中包括剧毒的五步蛇。他吃法独特,将蛇头拉直,用齿咬开蛇腹,先将蛇血吮尽,然后饱啖蛇肉。在一次庙会上,人们正在看演出,不料一条约2米长的毒蛇从戏台角窜出,只见它毒信乱吐,吓得观众赶紧逃避。孙庆顺大喝一声,上前将蛇擒住。然后当众将毒蛇生啖,见到那蛇在“蛇阎王”嘴中半露的尾巴甩来甩去,众人个个心惊胆战。

摩洛哥有个20岁的青年阿蒂·阿巴德拉,他每天要吃掉3个玻璃杯。他说,咀嚼玻璃杯就像咬脆苹果一样爽快。在14岁以后的6年中,阿蒂已吃掉了约8000个玻璃杯。好奇的人们都以观看他进“玻璃杯餐”为乐事。吃玻璃杯并非是这位摩洛哥青年与生俱来的能力。14岁时的一天午夜,他从睡梦中醒来,一股咀嚼硬物的感觉促使他抓起床边的玻璃杯便使劲地咬,并将裂片咯咯地嚼成碎片。从此玻璃杯成了阿蒂每日必备的特殊食品。摩洛哥健康中心的医生从阿蒂的X光片中检查不出任何结果,他的口腔、胃肠都没有损伤的痕迹,也找不到玻璃的碎末。医生说,这是医学常理无法理解的奇异现象。

印度的库卡尼吞食日光灯管,就像品尝甘蔗一样津津有味。他经常为观众表演这种进餐。观众常自费买来日光灯管,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仿佛他不是在吃玻璃管,而是在吃甜脆可口的甘蔗。他一面咀嚼一面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好吃,好吃!”而他的咽喉却无出血或损伤现象,实在令人惊奇。医学专家曾用X光仪器和最新技术,对库卡尼进行过全面的、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与众不同之处。

法国的洛蒂图能吞下铁钉、刀片、螺栓,先前他也喜欢吃玻璃。依他的习惯,吞吃硬物时,须伴以开水“助膳”,由于吃金属比吃玻璃所需开水少,这使他对“金属餐”产生了偏爱。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洛蒂图当众吃下了一份夹有刀片、铁钉、硬壳果等馅料的三明治。会后,记者们立刻要求洛蒂图到就近医院检查,X光师指着当时拍下的洛蒂图的X光片表示,他的胃里有一大堆金属。洛蒂图甚至还用6天时间,吃掉了被解体的电视机。医生说,洛蒂图的胃、肠、喉部壁膜看起来特别厚。这位法国异食者已提出他死后将献出身体供科学研究。

如果说吞食毒蛇在于人体异常的解毒能力,吞食玻璃、金属在于人体异常的消化能力,那么不需要饮食而只喝煤油或汽油的人,对他们的生理特殊性又该作何推论呢?

湖北省公安县农民梁必芳1987年时44岁,她已有15年只喝生煤油的历史了。1972年秋,她生了一场大病,不想吃东西,喝了生煤油之后感到全身分外舒服,从此就一直靠喝生煤油度日。15年来共喝下生煤油约55000公斤,平均每天约1公斤,梁必芳的身体却一直健康无恙。

法国水手华安列克已年过60岁,他此生虽无异食之好,但以从不喝一滴水而闻名。有人不相信,邀他去非洲撒哈拉沙漠旅行,那人用5只骆驼带足了水,走了20天,华安列克滴水未进,一路上还大嚼饼干。看到这位长得又壮又胖的水手,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个不喝水的人。

美人鱼的秘密

那美丽动人的《美人鱼》童话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那为爱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美人鱼是如此地让大家怜爱,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着美人鱼吗?关于人鱼的秘密,我们的科学家已经探询了许多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人鱼的故事。

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史》中写道:“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它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皮肤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1990年4月《文汇报》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找出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的发现——一具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的由来。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一令人惊异的消息是由苏联考古学家耶里米亚博士透露的。它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下面有一条鱼尾巴。这一惊人的生物从头顶到带鳞的尾巴,总长有173厘米。科学家相信她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

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联合日报》报道:

科学家们最近发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证实了这种以往只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过。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被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够清楚见到这种动物拥有锋利的牙齿、强壮的双颚,足以撕碎肉和骨头并将猎物杀死。“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000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现。”柏列·奥干尼博士说。奥干尼博士是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在美人鱼出现的海域工作了4年。奥干尼博士说:“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被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包围,而慢慢转为化石。”化石显示,美人鱼长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

关于人鱼,至今共发现3种形态:

1.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的。

1991年8月,美国两名渔民发现人鱼,报道如下:

最近美国两名职业捕鲨高手在加勒比海海域捕到11条鲨鱼,其中有一条虎鲨长18.3米,当渔民解剖这条虎鲨时,在它的腹内胃里发现了一副异常奇怪的骸骨骨架,骸骨上身1/3像成年人的骨骼,但从骨盆以下开始却是一条大鱼的骨胳。当时渔民将之转交警方,警方立即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证实是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对于这副奇特的骨骼,警方又请专家进一步研究,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根据骨骼形状绘制出了人鱼形状。参加这项工作的美国埃毁斯度博士说,从他们所掌握的证据来看,人鱼并不是传说或虚构出来的生物,而是世界上确实存在的一种生物。

2.上半身是鱼下半身是人的。

科威特的《火炬报》在1980年8月24日报道:最近,在红海海岸发现了生物公园的一个奇迹——美人鱼。美人鱼的形状上半身如鱼,下半身像女人,即跟人一样长着两条腿和10个脚趾。可惜的是,它被发现时已经死了。

3.来自海底的活人鱼。

活人鱼的发现也是有的。1962年曾发生过一起科学家活捉小人鱼的事件。英国的《太阳报》、中国哈尔滨的《新晚报》及其他许多报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讲述了事件经过:1962年,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捕获了一个能讲人语的小人鱼,皮肤呈鳞状,有鳃,头似人,尾似鱼。小人鱼称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市,还告诉研究人员在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沉入海底……现在留存下来的“人”居于海底,寿命达300岁。小人鱼后来被送往黑海一处秘密研究机构里以供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在海底附近发现怪物,脸像猴子,脖子比人长4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进器”。1938年,人们曾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发现“蛤蟆人”,它鸡胸,扁嘴,圆脑袋,发现人后飞快跳进波罗的海里。

1492年,哥伦布航海归来,也提到过美人鱼。他描述了他的一个海员的故事:他看到了3个美人鱼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不过,它们不像画中那么漂亮,它们的脸有某些同人相似的地方。

诸如“人鱼”这类海底奇异生物的存在由于有了实物作证,那么它也就由人们所谓的“荒诞”、“迷信”、“神话”的东西转变为当前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课题之一了。

黄莺的本领

黄莺又称黄鹂,是一种名气很大的可以观赏的鸟,它的叫声婉转,素有“歌唱家”之誉。它在夏季分布于北半球的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地,冬季则迁往靠近赤道的埃及、苏丹、马来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那么,黄莺除了歌唱得好,还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法国的动物学家为了弄清黄莺究竟是在何处越冬的这个问题,曾经使用环标放飞的方法,终于发现它们是在苏丹尼罗河的发源地一带栖息越冬的。当春暖花开时,黄莺又向北返回了,它们的飞行路线是先顺着尼罗河,在亚历山大向左转弯,沿非洲海岸线向西飞行,在临近突尼斯时改变方向往西北飞行,最后沿意大利海岸线飞回法国。

对黄莺的这条飞行路线,科学家们有些迷惑不解。因为,大多数去苏丹越冬的鸟类走的都是另一条飞行路线:沿着小亚细亚海岸线飞行,飞越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横穿巴尔干半岛返回法国。不过,既然黄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想必它们自有道理。也许,因为它们在那条路线上发现了更多的食物,或是由于它们的祖先世代沿着那条路线迁徙已经习惯从而沿袭至今。

科学家们还发现,黄莺在迁徙的路上,总是白天停落枝头、喈喈鸣啭,夜晚就找不到它们了。因而又得出这样的结论:黄莺迁徙时是白天歇息、夜晚飞行赶路。那么,在夜晚,它们是靠什么去识别方向的呢?

现在人们都知道,那些在白天飞行迁徙的鸟类一般都是根据太阳的方位确定其飞行方向的。那么黄莺到底是如何确定方位的呢?人类测定其所在地的经纬度时,即便是那些经常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至少也需要20分钟。然而,候鸟却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结束这项工作。那么黄莺呢?既然它们是在夜间飞行,天空自然没有用来确定方位的太阳。对于它们是如何确定方位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德国有一位动物学家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模拟黄莺迁徙时周围的环境,以观察它们的反应。他分析说:黄莺在夜晚看见了什么?显而易见,是星空。他凭借收集起来的环标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当天空阴云密布、星月不见时,黄莺便中止飞行,落地歇息。这位动物学家据此推断说,黄莺是靠夜空中的星辰方位以来导航定向的。

这位动物学家的推论出人意料,但又不是不可能的。不过,假如它们总是靠那几个星斗为自己的旅行导航定向的话,那么同一天在尼罗河发源地和在突尼斯所看到的星星绝不会在天上的同一个位置上。这又怎么理解呢?再说,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在晚上10时和凌晨3时所看到的星斗也不会在同一个位置上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黄莺可以像3000年前的牧人那样、成为杰出的天象观察员?

这位德国的动物学家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后来,他决定用实验来说明问题。

他花费巨资请人为他制作了一个和陈列在博物馆里天象仪相仿的大型天象仪,它漆黑的穹顶上装有象征星斗的小电灯泡。北极星、半人马星座的织女星以及横贯广袤夜空的银河等和真的天空毫无二致。天象仪缓缓地自转,恰如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中转动,人们只须操纵曲柄,便可以得到4月15日凌晨3时的亚历山大的夜空和5月17日晚11时突尼斯的夜空。

天象仪造好后,动物学家的实验开始了。他在里面放置了一个特大的鸟笼,笼内放了几十只黄莺,笼里“栽”了假树。现在,天象仪里的灯熄了,几十只黄莺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总之,让它们置身于和平时一样的环境里。然后动物学家转动天象仪内的机械装置,使穹顶日月星辰的方位正好和黄莺每年从苏丹返回时天上的星辰方位相吻合,也就是说,那个时辰,它们将顺着尼罗河一直向北飞行。这时,他打开了灯,原来一直到处“闲逛”的所有黄莺突然静止不动了。片刻之后,它们都开始采取头朝北、尾向南的相同姿势。而这种姿势,与它们从尼罗河发源地出发、飞向亚历山大时的姿势完全一样。动物学家关上了灯,他把天象仪上的“日月星辰”方位转到和黄莺飞临亚历山大、左转弯向西北方向飞行时天上的星斗位置一样后,他又打开了灯。黄莺立刻又开始重新定向,只见它们头朝西、尾向东,这正好是它们飞临亚历山大准备沿非洲海岸线向突尼斯飞行时所采取的姿势。

动物学家为他的推论被他的实验完全证实而惊诧不已。他接着又进行实验,熄灭灯,操纵曲柄,使“天空”和黄莺从突尼斯向意大利方向迁徙时所看到的夜空一致。他打开灯后发现,黄莺果然像预料的那样,又调整了航向,头朝西北、尾向东南,仿佛它们所看到的是真正的夜空似的。

虽然实验已经证实了他的推论是正确的,但为了稳妥起见而不至于弄错,他又反复多次地进行了这一实验,结果完全一样。与此同时,其他动物学家也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并且增加了些更为复杂的内容,试图让黄莺掉头转向,使它们感觉到是在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然而,每一次黄莺都准确无误地调整了它们的航向。

于是,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鸟类歌唱家”黄莺迁徙时在夜间飞行,它们导航定向所依据的是天上的星辰方位。可以肯定,黄莺所依据的并不是所有的星辰。因为那位德国的动物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他陆续熄灭象征星斗的小电灯,结果证明,黄莺能依据3颗星星的方位确定它们全程的航向:向北—向西—向西北。

这似乎并不复杂。可是,黄莺是如何学会这些天文知识的呢?这个现象难道不神秘吗?

同类推荐
  •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他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的地理景观。对人类而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保护海洋、爱护海洋,创造绿色海洋是人类最紧迫的任务。
  • 天上的街市——空间站

    天上的街市——空间站

    本书以历史为序介绍空间站的基本知识,真实描述空间站和宇航员们精彩、动听的故事。如果想了解太空冒险故事,如果想体会太空飞行的刺激,如果想从太空俯视地球,请做好心理准备,进入《天上的街市——空间站》。
  • 现代科技大观(下)

    现代科技大观(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材料纵横

    材料纵横

    尹志刚编著的《材料纵横/科普通鉴》是一本介绍现代新材料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的科普读物。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分别讲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殊性质、特殊功能、特殊应用以及对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的影响。各专题精心选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结构与应用图片,由浅入深地引导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迅速了解现代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殊功能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加深对“材料技术水平决定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 社会文明的标志——化学

    社会文明的标志——化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处离不开化学。懂点化学知识,我们对生活会更加明了。服装,尤其是现代的服装,很多都是用化学方法生产制造的人造纤维;人一天需要多少蛋白质,需要多少微量元素,从哪里摄取,化学可以告诉你;进食后,食物如何消化分解,如何进行反应变化,成为人体所需的能量,生物化学可以告诉你答案;哪些物质是有毒的,是致癌的,如何避开这些物质,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化学也可以告诉你。本书从简单的化学知识入手,直白又有趣地讲述了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来历、用途、种类等。全书深入浅出,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对青少年大有裨益的化学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我和老婆抗争那些年

    我和老婆抗争那些年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而我老婆却是汽水做的,只能捧着,可不敢晃。盖因这婆娘是一个从三岁开始练习处女功的女中豪杰,一有纷争就被她收拾的好惨。什么,那是童子功?我呸,我老婆虽然打人厉害,但也是纯种黄花大闺女好不?你老婆才是童子,你所有的老婆都是童子。不许笑,谁笑我就把小姨子介绍给你,哼!!!PS:甭催更,一天两章四千字,多了没空,我要去给那婆娘倒洗脚水
  • 朱缨掩流沙

    朱缨掩流沙

    她是天界的五殿下,追随着私心来到凡界,却在坠落之际,丢失了往事。他是仰慕天界殿下的天界上仙,却成为南风倌的主人,始终心系一人。檀香袅袅,凉茶清润,他坐在石桌前,垂眸问道,“殿下当真不记得了?”她目光清冷,但偶尔却透露着俏皮狡黠,“方才不记得了,这会儿应当想起来了。”
  • 系统之充钱就能变强

    系统之充钱就能变强

    毕业后,陈晓独自一人在都市打拼。两年了依然一无所有。直到有一天流星划过,他获得了一个系统,充钱就能变强。
  • 土地养成系统

    土地养成系统

    有了土地养成系统,小小土地也能威震一方!“求求土地爷显显灵吧!”放心,只要你供上香火,本神就满足你的愿望!“神君,有邪教来本镇传教。”这还了得,敢来抢我的香火,看我不灭了他!“神君,有妖魔攻过来了!”怕什么,有本神在,一切都不用担心!全新的土地视角系统流种田文,期待您的支持!
  • 荆棘之舞

    荆棘之舞

    因为一个属于地球灵魂的穿越,使他有了特殊的能力。他能看到各式各样逝去的灵魂!这些灵魂有死去的剑士,魔法师,甚至还有大魔导师!可是也是由于穿越灵魂的原因,他成了被本位面排斥的人,不能修炼魔法。不过所幸,一个曾经的大魔导师却教会了他魔纹的绘制方法。从此,这个小男孩成了大陆上仅有的一个疯狂迷恋魔纹的武者。一次一次的坚持,一次一次的执着。当他合剑入鞘,抬头四顾,却猛然发现原来曾经需要仰望的高山已经变成了脚下的道路。这天到底有多高,没人知道。但只要你敢飞,它就在你脚下!新人新书,您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欢迎各种吐槽,各种推荐,各种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我的前男友

    再见我的前男友

    所有人都知道,程雪和刘钰杰青梅竹马,是令人羡慕的情侣。可谁知,世事无常,两人在大学分道扬镳。时过境迁,七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还能破镜重圆,谱写佳话吗。。。。。
  • 他日成仙

    他日成仙

    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终有一日,必定成仙。
  • 大医成长实录

    大医成长实录

    穿越了怎么办?很好,看我大展身手斗垮本地女。重生了怎么办?很好,看我未卜先知复仇假闺蜜?什么,竟然每天早上醒来都是同一天?好吧,我选择死亡。此题会答,清华北大。
  • 告别所有犯贱的单恋

    告别所有犯贱的单恋

    在爱情的世界里永远也找不到绝对公平。单恋更是全世界最安静的躁动也是全世界最可悲的闷骚。n个故事带你看透戳自己心窝温暖别人人前强颜欢笑被窝哭肿双眼的单恋癌晚期患者的世界。也许有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