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75200000004

第4章 与克彰太叔书

与克彰①太叔·修学务在反身克已

别久,缺奉状,得诗,见迩来进修之益,虽中间词意未尽纯莹,而大致加于时人一等矣。愿且玩心高明,涵泳义理,务在反身而诚。毋急于立论饰辞,将有外驰之病。所云“善念才生,恶念又在”者,亦足以见实尝用力。但于此处须加猛省。胡为而若此也?无乃习气所缠耶!

自俗儒之说行,学者惟事口耳讲习,不复知有反身克已之道。今欲反身克已,而犹狃于口耳讲诵之事,固宜其有所牵缚而弗能进矣。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久则志亦渐立。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此守仁迩来所新得者,愿毋轻掷。

若初往年亦常有意左、屈,当时不暇与之论,至今缺然。若初诚美质,得遂退休,与若初了夙心,当亦有日。见时为致此意,务相砥励以臻有成也。人行,遽不一一。

【注释】

①克彰:号石川,阳明先生的太叔,阳明先生弟弟守章的私塾老师。在《王阳明全集》中据阳明弟子钱德洪加的按语,这位太叔曾跟着阳明先生求学,在讲堂听讲时是弟子的身份,离开讲堂是长辈的身份。

【译文】

分别这么长时间,一直没能写信给您。收到了您的诗,从诗中可以见到这段时间您修学取得的进步,虽然诗中有些词意还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和这个时代周围的人比起来,已经高人一筹了。(修学要)恭敬谨慎,要专心致志,要开发智慧,要品味和融会经书中的真正道理。最根本的是要回过头来检讨自己的内心,目的是为了心底的诚实。不要急于用花言巧语来确立自己的什么高见,否则就又犯了忽视自己的内心而向外追求的毛病。您诗中说到“善念才生,恶念又在”,由此句可见您修学是下了真功夫的。只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恐怕还是多年来的不良习气没有根除!

自从一些浅陋而迂腐的所谓儒家学说流传后,修学的人只知道耳朵里听听嘴里说说,根本不再知道还有检讨自己内心,进而克治心中恶念这种修学方法。现在既然知道了检讨自己的内心并克治心中恶念这种修学方法,却还不愿意扔掉过去那种耳朵里听听嘴里说说的老套路,这种老套路如果在心里很顽固,那么修学就很难进步。心中的恶念,这本身就是不良习气;心中的善念,这才是心的本性。本性被不良习气占领了,原因在于志向没有确立。所以一个修学的人,如果本性被习气转移掉了,习气压制住了本性,解决的办法只有狠狠地检讨自己的志向。深入和长久地检讨,志向就会逐渐地坚定起来。志向坚定后,不良习气慢慢地就会消融掉。修学的根本就在于立定志向,志向坚定的话修学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守仁近来修学中的新心得,希望您不要轻易地丢掉。

若初过去是想像左丘明和屈原那样,一心用在赋诗作文上,当时见面的时候没有工夫和他讲说明白,可惜直到今天再没机会见面。若初天赋确实很好,如果我能如愿退休,一定要与若初讲明白,要了了我的这项心愿。一定会有见面日子的。您见到若初时,请把这个意思说给他。你们一定要互相激励,争取在修学的路上有所成就。捎信的人就要启程了,我就不再多写了。

【点评】

发现毛病是进步

此信可谓是信短意长,有这几个要点:

一、这里的“学”,指圣贤学问,又叫身心学问,又叫致良知学问。

二、身心学问,要在心上用功。怎么用功呢?要克治自身的习气。正如阳明先生说的,恶念就是习气,习气就是恶念。

三、我们的本性是善的,就像阳明先生说的,人人都有良知在。荀子为什么说人性是恶的呢?阳明先生解释过,荀子所说的人性指后天的习气。怎么致良知呢?就是要克治后天的习气。

四、致良知学问的根本在于确立志向。阳明先生特别强调人生的“立志”。在本书中,我们会看到,先生多次说到“立志”。他说,孔子三十而立,也只是立志,就是志向终于确立了,坚定了。

五、在最后这一段,我们看到,若初想当作家和诗人,阳明先生想和他说一说。说什么呢?信中没有明说,但是结合此信第一段和阳明先生其他的文章,我们知道,他要说的在第一段已经说过了,就是劝我们,别急着创立什么学说,要先把自己的身心安稳住。

我们重点解释一下“善念才生,恶念又在”。信中,阳明先生夸克彰太叔真用功了。我们周围不少同学反映,不学习传统文化时,还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么多毛病,学习传统文化后,是越学越发现自身的毛病多,怎么会越学越退步呢?我们也要表扬这些同学是真用功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我们不知道观察我们的自身,已经习惯了两眼向外;二是我们的心思细密了,不再那么粗糙了。这是真进步。发现了毛病,才好改正毛病。毛病改完了,剩下一个纯善,那不就是性本善嘛!那就是回归本性了,又叫复性。

【拓展性知识链接】

反身而诚

此信中提到“反身而诚”。“诚”字在《中庸》中是个关键字,在儒学中也是一个关键字。

《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意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合乎诚这个境界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意为:反省自己,达到诚的境界,才是根本的快乐。

朱熹对诚的注解:“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天理之本然也。”

阳明先生说过,诚就是圣,圣就是良知。

诚,就是不欺人、不自欺、不欺天地万物。

与克彰太叔·老年之人,只宜以宴乐戏游为事 正德十五年(1520)

日来德业想益进修,但当兹末俗,其于规切警励,恐亦未免有群雌孤雄之叹,如何?印弟①凡劣,极知有劳心力,闻其近来稍有转移,亦有足喜。所贵乎师者,涵育薰陶,不言而喻,盖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于此亦可以验己德。因便布此,言不尽意。

正月廿六日得旨,令守仁与总兵各官解囚②至留都。行及芜湖,复得旨回江西抚定军民。皆圣意有在,无他足虑也。家中凡百安心,不宜为人摇惑,但当严缉家众,扫除门庭,清静俭朴以自守,谦虚卑下以待人,尽其在我而已,此外无庸虑也。正宪辈狂稚,望以此意晓谕之。

近得书,闻老父稍失调,心极忧苦。老年之人,只宜以宴乐戏游为事,一切家务皆当屏置,亦望时时以此开劝,家门之幸也。至祝至祝!事稍定,即当先报归期。家中凡百,全仗训饬照管,不一。

老父疮疾,不能归侍,日夜苦切,真所谓欲济无梁,欲飞无翼。近来诚到,知渐平复,始得稍慰。早晚更望太叔宽解怡悦其心。闻此时尚居丧次,令人惊骇忧惶。衰年之人,妻孥子孙日夜侍奉承直,尚恐居处或有未宁,岂有复堪孤疾劳苦如此之理!就使悉遵先生礼制,则七十者亦惟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宴饮从于游可也。况今七十五岁之人,乃尚尔茕茕独苦若此,妻孥子孙何以自安乎?若使祖母在冥冥之中知得如此哀毁,如此孤苦,将何如为心?老年之人,独不为子孙爱念乎?况于礼制亦自过甚,使人不可以继,在贤知者亦当俯就,切望恳恳劝解,必须入内安歇,使下人亦好早晚服事。时尝游嬉宴乐,快适性情,以调养天和。此便自为子孙造无穷之福。此等言语,为子者不敢直致,惟望太叔为我委曲开譬,要在必从而后已,千万千万!至恳至恳!

正宪读书,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来诚还,草草不尽。

【注释】

①印弟:即王守章,疑为字“伯印”。下面也称呼“四官”“印官”。

②解囚:正德十五年(1520),押送朱宸濠叛党从南昌到南京。

【译文】

这些日子,您的道德学问和所办事务,凭我的想象应该有所进步。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习俗不美,谁如果劝诫、警醒和激励人们学好向善,谁就会有种孤家寡人的感觉,您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我十分清楚,教育印弟这种资质平庸的学生,是非常耗费心力的。听说他近来有了一些好的转变,这也是令人欣喜的。当老师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来涵养化育,来熏陶学生。如果老师自己没有诚心,恐怕是打动不了学生的。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正好可以检验自己的道德学问。以上这些,是顺便说说,并不能充分表达我的意思。

正月二十六得到圣旨,要我和总兵等各位官佐一起把囚犯押送到南京。走到芜湖,又得到新圣旨,要我回江西安抚稳定全省军民。不管是押送囚犯去南京,还是回江西安抚稳定军民,这都取决于皇上的意思,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请家中老少尽管放心,不要被人迷惑动摇。只要严格管好家中众人,打扫门户,我们自家低调做人,安于俭朴,对人谦虚恭敬,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此外不必忧虑。正宪他们年轻人有些轻狂,希望您把这个意思明白地告诉他们。

最近收到家信,知道老父亲身体有些欠安,我心里很忧愁很痛苦。老年人每天吃得高兴玩得尽兴,这是最合适的,所有的家务事都不要再干了。也希望您经常开导劝解老父亲。如果能这样,将是家门大幸。这是我最美好的愿望!等事情稍微安定后,我马上报告我回家的日子。家中大小事务,全仰仗您教训、整顿、照顾和管理,具体的就不再一一赘述。

老父亲身上生了疮,我这做儿子的却不能回家侍候汤药,我只能每日每夜地痛苦,真是想过河却没有桥,想立即飞回家却没有翅膀。最近来诚送信来了,由此知道父亲的疮渐渐好了,我心里这才稍稍得到些安慰。我还是希望太叔您早晚多宽慰宽慰老父亲,能让老父亲整天高高兴兴。

听说老父亲这个时候还在服孝,竟然还住在停灵治丧的地方,这简直让我震惊,让我忧心。年老体弱的人,妻子儿孙日夜守着侍候着,还担心住不好睡不好,哪里还能再让这样年老又有病的人竟然孤苦地住在停灵治丧的地方守孝!即便要一丝不苟地遵守先前的礼仪制度,先前的礼仪制度规定,70岁的人虽然孝服在身,却可以在内室里吃肉喝酒,出游时也可以带着好吃好喝的。何况老父亲已经75岁,竟然还这样孤独劳苦地守孝,这让妻子儿孙们怎么能够安心?假如老奶奶在天之灵知道了他的老儿子这样孤苦地服丧,竟然因为服丧毁坏了身子,老奶奶能安心吗?老年人就不能考虑考虑儿孙们的感受吗?况且这样守孝,比照礼制,也太过分了,根本没办法长久下去,即便贤明多智的人也应当听从劝解。所以殷切地盼望您好好地劝解老父亲,一定要让老父亲到内室去安歇,这样晚辈们也好日夜照顾。老人经常出外交往、游玩、吃好喝好,舒舒服服,快快乐乐,把身体调养好,这才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呢。作为儿子,这些话我是不敢直接说的,只请太叔替我把这个意思委婉地说明白,必须说服老父亲听从才算罢休。恳求您一定要办到!

关于正宪读书,走科举这条路考取功名等等荣耀,这根本不是我期望的,只要教他知道孝敬尊长、兄弟友爱就行了。

来诚要回去了,匆忙写这些,言犹未尽。

【点评】

劝谏要讲技巧

此信有三个要点:

一、第一段说,致良知,需要一个好老师引路。好老师的标准之一是真诚。没有真诚不能打动学生。真诚不真诚,能不能打动学生,是老师检验自身道德的试金石。这是在告诫克彰太叔,因为他是阳明先生弟弟守章的私塾老师。

二、第二段,请克彰太叔告诫家人,要谦虚谨慎。为什么呢?因为朝中宠臣在陷害阳明先生,这个时候尤其不能给人留下什么把柄。平定朱宸濠叛乱后,朝中宠臣利用皇帝好玩贪功的心理,诬陷阳明先生是叛党。其实皇帝带领平叛大军走到河北涿州时,已经接获了阳明先生上奏的捷报,但是却坚持带领大军进驻到了南京。宠臣建议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等待皇帝率军亲自捉拿。阳明先生一直在谏阻平叛大军南下。不把阳明先生诬陷为叛党,平叛的军功就没借口夺过来。

三、1518年农历十月,阳明先生的奶奶去世,古稀之年的父亲坚持守孝三年,写信时是第二年,已经因为艰辛守孝而得病,而且还要再守一年。阳明先生请辈分高的克彰太叔劝谏。我们从这里可以借鉴一下劝谏的技巧。劝谏尊长,有时候碍于辈分或者威信不够,就需要请一位有资格能说动尊长的人来做说客。其实现代社会,亲人之间,是可以做到真诚而直接的沟通的。这个需要我们努力提升自己了,否则我们或者见识不高,或者威信不够,那只能请说客了。

有位亲戚,孩子上高中,我们经常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像老母鸡一样,事无巨细,事事都要操心,天天絮絮叨叨,在儿子跟前失去了威信。我们就劝她,发现问题最好请老师代为沟通。这就比她直接絮叨有效果。

【拓展性知识链接】

哀而不伤与管理情绪

家书中阳明先生担心父亲的身体,因为王华为岑老夫人服丧,哀伤过度,生了病。

古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汉代有推荐和提拔“孝廉”的。明代有推举“遗贤”的。孝廉和遗贤的标准之一就是孝。明代的文官,必须科举出身,这是正途。明代文官,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守孝三年,即便挂印而去,不辞而别,朝廷也不会怪罪。

明代科举考试,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人人必考,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每个考生可以主修一经,主考这一经。王华年轻时专修《礼记》,著有《三礼》,自己守古礼很严谨。岑老夫人离世后,王华在坟前搭茅棚,吃饭嚼菜根,睡觉枕土块,很快就把身体弄垮了。

哀是七情之一。《中庸》提出一个“中和”的标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为: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平静的,无所偏倚的,这就叫作中;如果情感发了出来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这就叫作和。)

不中节的话,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阳明先生认为,如果把人性比作水,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就像波浪一样,风平浪静的时候,水就恢复了安静祥和的本性。安详,就是中节的标准;一团和气,就是中节的标准。正如阳明先生说的,他遇到不好的事也会生气,生气是因事而发,生气归生气,他的心是不动的。这就是《孟子》说的“不动心”。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说,能够中和的话,天地各得其位,万物自然发育;在人来说,身心自然安泰。阳明先生说,良知就是中和这个状态(原话为“良知即是中节之和。”)。

《中庸》首句就说“率性之谓道”,是“率性”,不是任情,更不是纵欲。阳明先生身后,到了晚明,一些人把任情放纵作为良知,借着良知的名头,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胡作非为。

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情绪需要管理。

同类推荐
  • 大学 中庸 鬼谷子

    大学 中庸 鬼谷子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经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大学》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出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修养路径,包括了穷究万物事理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四库全书——伤寒论

    四库全书——伤寒论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热门推荐
  • 四重分裂

    四重分裂

    身患非典型人格分裂,墨檀表示自己压力很大。而一款名为【无罪之界】的游戏对他而言则是个减压的好地方。混乱中立的他轻浮而率性而为,是无数不可控事件的根源与作俑者。守序善良的他坚韧而心怀正义,是别人眼里最公正的骑士与审判者。绝对中立的他谦逊而缺乏动力,是每一个平凡灵魂的倒影与并行者。混乱邪恶的他疯狂而残忍冷酷,是只会对自己温柔的魔王与欺诈者。“檀莫是我见过最出色的吟游诗人,尽管他有些……让人看不太透。”——蕾莎女伯爵“默是一个品格高贵的绅士!哪怕我只见过他一次,也知道谁都可以把自己的背后交给他~”——烂蔷薇老板格温“如果你需要一个理想的邻居,没有人会比黑梵更合适。”——炼金师卢娜“别谈论那个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文明之天下志

    文明之天下志

    天下上古文明有四:华夏、埃及、巴比伦、印度。华夏观天地阴阳求长生;埃及崇古人借前人之力;巴比伦感悟自然创魔法;印度修本体普度众生。四大文明经无数年,发展出各小文明,不同的文明之间互相碰撞、融合。且看四大文明之间如何交锋。
  • 绝品女王之惊宫

    绝品女王之惊宫

    上官惜若的爷爷二十岁生下上官惜若的爷爷,五十岁的时候当上皇帝,生下儿子上官志权。同年上官惜若的爷爷已有三十岁,生下小儿子上官石埠;十年后上官惜若的曾爷爷去世,享年六十岁,同年上官惜若的爷爷四十岁登上皇位,上官志权十岁,上官石埠十岁;十年后上官石埠二十岁生下上官惜若,同年上官志权二十岁,上官惜若的爷爷五十岁;而这时二十岁的上官石埠妻子生下上官惜若,皇帝为了保住上官家的高贵血统,秘密将上官惜若送出宫外,直到十六年后,皇帝六十六岁去世,十六岁的上官惜若被迫回朝主持大局,当上小皇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燕闻轶事

    燕闻轶事

    《撒旦的生死符》番外篇系列,主要讲述的是林飞燕与萧俊杰之间的纠缠与瓜葛。爱情是什么?有人说,爱情不是糖果,不是说要就要,要不到就抢。有人说,爱情是奢侈品,不是每个平凡渺小的我们可以拥有的。有人说,爱情是拥有,拥有了彼此,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也有人说,爱情是成全与放弃,看到喜欢的他(她)幸福快乐,那么自己也会快乐。不论爱情是什么,爱本身都没有是非对错。爱的对与错,是与非取决于你是否在对的时间爱了对的人……简介:故事从男一号萧俊杰去踢馆开始。因为被对方暗算,俊杰负伤而归,暗恋着俊杰的林飞燕找了男二号傅迪云去替俊杰报酬。虽然不愿意,但是迪云还是做了。故事进入了倒叙。一年前,傅迪云的父亲和林飞燕的父亲为两人订了婚,可是林飞燕对迪云毫无兴趣,迪云却对燕相当满意。为此,迪云非常苦闷。他压抑着自己,相信只要在燕的身边,燕终有一天会对他倾心的。此时,身在纽约的林飞燕的哥哥传来被绑架的噩耗。傅迪云同林飞燕一起飞往纽约。经过一系列的纠缠,燕的哥哥终于安全脱身。回到上海之后,迪云坚持着他对燕的爱,对燕无微不至。但是,他错了。他越接近,燕就离他越来越远。她将自己的初恋故事告诉了迪云,希望他听了以后可以放手。但是,迪云是顽固的,燕没有如愿。又一个新学期,萧俊杰从外校转进林飞燕所在的学校,丽源高中。没想到林飞燕对俊杰一见钟情,但俊杰却只把燕当普通朋友。终于,傅迪云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的失去了燕,失去理智的他找上了俊杰,而燕却为了俊杰不惜牺牲自己。看清了现实的迪云终究还是放了手。故事再次回到现实中。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之后,林飞燕的童年好友叶冰又转入了丽源高中。故友重逢让两人相当感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叶冰会和萧俊杰走到了一起。即使刚转进学校的时候,叶冰答应过燕不会和俊杰交往,但是爱情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俊杰的猛烈攻势让叶冰毫无招架之力,终究还是融化在了俊杰的柔情里。两人成了男女朋友,而林飞燕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不甘心的燕决定与叶冰对立。她不顾俊杰的劝阻,执意如此。童年好友就此分裂。当俊杰举着正在播放生日歌的手机朝向燕的窗户时,燕的心彻底碎了……
  • 文天下

    文天下

    文史为经,诗词作纬,夏华振臂高呼:谁说书生百无一用!我就是文华大陆的天!
  • 重生的荒唐人生

    重生的荒唐人生

    没有什么系统金手指,没什么异能金手指只有刘阳跟他的生死兄弟努力的在这个光怪陆离的都市,做着荒唐的事。“且看我刘阳如何降妖除魔,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哈哈哈”
  • 大少宠

    大少宠

    “听说上海最大商会的会长丘时要和南京市长的千金白小姐在一起了!”“听说大明星林沐沐和上海曹参政的儿子曹骏秘密私会了!”“这么说,丘大少把沐沐小姐给甩了,然后沐沐小姐因为伤心欲绝就投入了曹家少爷的怀抱?”“我还听说…”嘭!梦外滩餐厅里戴着一顶大檐帽正大快朵颐吃牛排的林沐沐用力的将刀叉丢在桌上,抬起头,露出一张精致明艳的小脸,目光痞痞的看向众人:“我说这梦外滩餐厅什么时候进来这么多蚂蚱,叽叽喳喳的,扰得我脑袋疼。算了,没胃口,不吃了!”说着不顾在场人的惊讶和愤怒,骄傲的如同一只凤凰,大步阔首的走出了餐厅。餐厅外,停着一辆一看就是价值不菲的黑色洋汽车。车里那位坐在后座的男人看着林沐沐从餐厅里出来后马上回头冲里面吐舌头的行为,不自觉露出一抹宠溺的微笑。林沐沐做完鬼脸一回头便对上了男人一贯儒雅的笑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跟纪晓岚学说话

    跟纪晓岚学说话

    纪晓岚凭借非凡的才华,迅速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圆而不“奸”,方而不“苦”,以他一流的口才,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他的口才艺术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本书教给读者如何运用口才艺术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为美满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