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0900000013

第13章 注释(2)

25.唯识(梵文Cittamatra,藏文sems——tsam):古印度四大佛教哲学宗派之一,属大乘宗派,又称瑜伽行派。此派尊弥勒为始祖,创始人是无着与世亲兄弟。无着的《摄大乘论》与世亲的《二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创宗方面作用最大。此派学者的着作颇富哲学色彩,他们认为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世间万物皆由心识所变,因此,万物(外境)是空。另外,此派极为注重因明逻辑,推动了古代印度佛教认识论与逻辑学的发展。

26.那烂陀寺(梵文Nalamk):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内的着名寺院。建于5世纪至6世纪初,申八个大寺院组成,僧徒主客常在万人之上,研习大乘小乘的所有经典,以及因明逻辑、声明音韵、天文医学等,为当时世界最高佛教学府。龙树菩萨、寂命论师、阿底峡尊者等重量级的佛教大师们均出自该寺。唐朝的玄奘法师、净义法师等都在该寺留学多年。12世纪末被外教徒化为平夷——近世以来才发掘出一部分遗迹。

27.十四种邪见问难:也称十四无记。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叫玛仑凯普塔(Malunkyaputta)的人问佛陀宇宙是不是永恒、灵魂与身体是否是一样、佛陀在涅之后会不会继续存在等十四个问题。对此,佛陀未置答复,因为,佛陀认为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无助于心灵的解脱。

28.圣天菩萨(梵文Aryadeva,藏文Pags——pa——lha):也叫圣菩提,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古代印度一论师,起初信奉外道,后遇龙树菩萨,与之辩论挑战,被制服后,成为龙树菩萨最得意的门徒。着有《中观四百论》等,阐扬龙树菩萨的哲学思想。

29.给孤独:释迦牟尼在世时,中印度舍卫城内的一名大商人,曾在舍卫城内为释迦佛购买园林,佛陀的很多经是在该园林中讲述的。

30.亚盖?布伦玛:正名贡布居美,19世纪康区亚戎地方(今新龙)一头人,以性格直率、待人接物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着称。

31.任达瓦:原名雄努罗追(藏文red——mda——bagzhon——nu——blo——grOS,1349——1412)。藏传佛教萨迦派一着名学者,生于后藏萨迦寺附近,悉心钻研并弘扬月称的中观思想,对中观应成派在西藏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及克珠杰等人,均从任达瓦处学习过中观及其他法门。

32.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名。五尺为一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倶卢舍为一逾缮那,约?13公里。

33.五肉:密宗内供养甘露品五种肉类,即象肉、人肉、马肉、狗肉、黄牛肉或孔雀肉。

34.五甘露:大便、小便、人血、人肉和精液,为密宗内供养品。

35.佛目(藏文sang——rgys——spyan——ma):西藏佛教大圆满修持活动中一种极其珍贵的供养品。

36.法称论师(梵文Dharmakirti,藏文chos——grags):古印度着名的因明逻辑学家。公元6世纪生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中——年长时——从陈那论师的弟子自在军处学习《集量论》。着有解释量学之本旨的《释量论》。

37.嘉木样胁巴大师(藏文jam——dbyangs——bzhed——pa):甘青地区最大的活佛世系,第一世嘉木样胁巴阿旺尊追(1648——1721),生于甘肃夏河,21岁赴藏,拜第五世达赖为师,曾担任哲蚌寺法相学院堪布。62岁时——返回甘青故里,倡建拉卜楞寺,着作颇丰。

38.桑结坚措(藏文sangs——rgyas——rgya——mtso,1653——1705):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摄政王。公元1653年生于拉萨北郊——8岁从五世达赖喇嘛处听受显密教法,从达巴译师听受天文历算和语言学,从龙格阿旺处学习声韵占卜术,从强巴龙珠处学习藏医学等,成为学贯古今的一代宗师。1679年,出任西藏摄政王,管理政教,维修扩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圆寂后,秘不发丧十几年,认立仓央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他统治时期校正刻印《医学四续》等多部医学和史学着作,在布达拉宫旁边的药王山上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医学院。1705年,被蒙古后裔拉藏汗所杀。

39.华芒班智达(藏文dwal——mang——band——ri——ta,1764一1853):西藏佛教格鲁派着名学者,甘肃拉卜楞寺的一位转世活佛,是“位极重视史学研究的学者。着作较多,其中最为着名的为《汉藏蒙土略史》、《拉卜楞寺志》、《密宗四续部总义简述》等。

40.阿柔格西(藏文a——rig——dge——bshes,1726——1803):西藏佛教格鲁派着名学者,系安多阿柔部落人氏,曾在拉卜榜寺学习,着作颇丰。

41.清辩论师(梵文,Bhavaviveka,藏文legs——Ldan——byed):印度中观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着有《般若灯论》,创立中观自续派的先河。

42.数论派(.梵文Sankbya,藏文grang——can——pa):印度古老的无神论哲学流派,其创始人为迦毖罗。此派认为因果是一样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只有条件才能吐因中之果异现出来。他们认为通晓25种知识便能得到解脱。

43.阿赖耶识阿赖耶”,梵语之音译,意为“藏”。佛教唯识宗派极重视此识,认为此即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根源,能将感觉与感觉形成的思维、知觉、记忆、推理等藏纳起来,并由其他的意识活动构造出整个现象世界。而一般意识,诸如眼、耳、鼻、舌、身,则只能与其感官相应,是单纯的感觉作用,不能把握所接触的对境。

44.七相道理:也称七相推求,以车子比喻“我”的七种分析,车子的零件与车子本身是一样的,还是异样的,是零件依靠车,还是车依靠零件?是车中有零件?还是零件的累积才形成车,通过这种分析,确定出所谓的“车子”是一个没有自性的空洞概念。人们执为实有的“我”,也同此理。

45.寂天大师(梵文shantideva——藏文zhi——ba——Lha):生活在公兀7世纪,古印度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修得成就的瑜伽行者。他本是一位王子,在那烂陀寺出家为僧。其诗体名着《入菩萨行论》,共分十章,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心智、提高菩提心——是菩萨行为的准则,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菩萨道修之论着。

46.实事派:古印度流行的一种宗派思想,承认一切事物皆有其实有的自性。

47.六群比丘:佛时初期的僧团无须戒律约束也能清净修持,但从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开始,僧团内部开始出现一些犯规的现象,起初犯规恶行的六位僧众,史称六群比丘。佛教的戒律,就是从对这六位比丘行为的规范开始,陆续制订下来的。

48.舍卫城:古印度一城市名。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该城市的花园内居住。

49.具猛力菩萨:此处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的菩萨,而是指任何菩萨在达到一定修炼阶段之后,所自然产生的自信与智慧。

50.四项判断: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四边生,即:“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对此有详细的阐述,主要破生有自性,成立法无我。

51.根登嘉措(藏文dge——dun——rgya——mtso——1476一1542):生于后藏达纳地区。1485年就学于扎什伦布寺,曾担任扎什伦布寺、哲畔寺和色拉寺的堪布。被后人追认为第二世达赖喇嘛。

52.央掘魔罗王:古印度一国王,性情凶狠残暴,曾杀99人,取每人一指节,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但因不满百数,欲杀释迦牟尼以凑足百数。后经释迦牟尼佛传法指点,成为佛的子弟,出家修行,获证了阿罗汉果。

53.阿罗汉(梵文Arhat,藏文dgra——bcom——pa):通过彻底断除业因烦恼,从轮回中解脱的一种修行果位。小乘佛教认为,阿罗汉果位是修行能够证悟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里,阿罗汉只是一种修行的初级成果,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圆觉成佛。

54.阿底峡(982——1054):古印度伟大的佛教导师,出生于古印度萨霍尔王室家族,曾经在超岩寺佛教大学(vikramashila)担任住持,一生秉持寺院清教生活。远渡印度尼西亚群岛,从金洲法师(suvamadvipa)处领习菩提心与度母菩萨的密法。返印后,接受西藏王室后裔的邀请,以60多岁高龄,千里迢迢来到西藏传法译教,对藏传佛教的复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所传之医学八部,成为西藏医学流传的奠基石。他在西藏前后12年,最后在离拉萨不远的聂塘去世。

同类推荐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本书汇集了众多丰富内容的文章,不仅是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旅程的记录,也是撰写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断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分为“朝觐盛典”、“探索·论述”、“译著举要”、“出访纪实”、“祝贺·企望”、“缅怀前贤”、“序言和韪记”和“接待访谈”等八个板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九叔师侄的自走棋

    九叔师侄的自走棋

    穿越成九叔师弟千鹤道长的徒弟,林北感觉很慌,特别是看着旁边押运的那口金棺他就更慌了,直到发现了自己的金手指,林北不慌了。四目:师侄啊,为什么你的这只跳僵竟然能打得过一只铜甲尸啊?林北:师伯你不知道三只相同僵尸放在一起就可以升级的吗?我这虽然是最低级的跳僵但连升六级,怎么可能打不过一只区区一级的铜甲尸啊!林凤娇:师侄啊,为什么你驱使的鬼魂可以不惧阳光,百鬼日行啊?林北:凤娇师伯你不知道吗?集合多只厉鬼是有阳属性抵抗加层的,我这么多厉鬼别说白日出行,就算是被三味真火烧都没有问题。某大帅:我管你是什么妖魔鬼怪,比得上我的洋枪大炮?林北:哈!魔怪类提升友军防御抗性,妖兽类提升生命值上限,精灵提升法术伤害!再加上我有嗜血、迷惑、虚弱、杀戮、感染,在配合五行、八卦、天罡、地煞,就算你有千军万马飞机大炮又奈我何?
  • 再生缘:我的顶极温柔暴君

    再生缘:我的顶极温柔暴君

    这年头流行穿越,她也穿了一把成了正室嫡女,天师之后,她以为是灵异文。姨娘庶弟堂姐表哥一样不缺,她以为是宅斗文。忽然发现自家还跟朝廷上演的阴谋弄权扯上了关系,原来是权谋文一转眼,父亲,兄长获罪流放,被贬回乡,好吧,现在是种田文——什么?她也要跟着去流放?还遇见了一条刚跟天神斗殴后掉下凡的龙王,好吧,又变仙侠文了——其实这是个坑爹文!
  • 他的小公主

    他的小公主

    齐悠悠这辈子只想穿蕾丝缎带、蓬蓬裙,做举世无双的中世纪小公主,直到逃婚当天被钟岩捡回家。她说:“我不喜欢糙汉!”他马上夜读N本霸道总裁小说学套路,力争成为“禁欲系”男友。她曾迷恋过的虚拟角色,从此不复存在;从今往后,她迷恋的只有真实的他。
  • 嫁霸总其乐无穷

    嫁霸总其乐无穷

    魔鬼只会用特殊的方式爱你……贺莲景,就是卫海棠的魔鬼!她每天忙着教渣渣做人,帮渣渣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他只忙着宠她、宠她、还是宠她!她誓死守身如玉,他却对她势在必得!他需要一个女人,以妻子的名义将他厚葬;三个月后,卫海棠成了全滨城最有钱的寡妇……次日,便引无数豪门贵少纷至沓来……情人节,她收到莲少的表白情诗:【取次花丛懒回顾,一池莲花压海棠!】(正儿八经的甜宠文)
  •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把星碎的梦写给你听

    把星碎的梦写给你听

    工作后,不知道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还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不怎么做梦的我,越来越习惯做梦。我也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做梦,有的时候因为闹钟打断我的美梦而闷闷不语。很希望立马入睡继续我的美梦。在梦里做了很多在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或者在现实中目前无法完成的梦。脑袋突然有个想法,把梦记录下来,如果你喜欢,我写给你听。2020年1月17日,在家中记。
  • 修真之大世界

    修真之大世界

    这是一个体修、法修、魔修、尸修、鬼修、符修、儒修、佛修、剑修、妖修并存的世界,当灾难降临王耀又会和应灾而出的天才妖孽们有一番怎么样的故事。那么就随我打开大门一起进入这片广阔的天地把!(本故事没有那些缺心眼无辜招惹主角的存在,主角也不是出门就走霉运,着只是一个很切入实计的故事,有友情、爱情、敌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无声无息的大侠

    无声无息的大侠

    这本小说、这些故事、这种种武功融会于中国大唐历史,记述得有点燃更多的是趣味,非低级的趣味哦;它并没有最重要的主角,只有最重要的文化以及背景,相当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广大武侠迷进来参观参观。拜拜,书里见。
  • TFBOYS之一生玺爱

    TFBOYS之一生玺爱

    她,从小就喜欢粘着他,无论他去哪,他的身边总会有她的存在,突然有一天她不见了?好像还有点不习惯,笨蛋丫头,我等你回来,你要是敢不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 灿烂时我眼中只有你

    灿烂时我眼中只有你

    甜甜的恋爱,各自的梦想到处飘洋,想要甜甜的爱情吗?快来和我一起品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