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9500000028

第28章 不能忘记的航天功臣(2)

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做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如何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超重现象在发射航天器时更是常见,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员在刚开始加速上升的阶段都处于超重状态。

失重是指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

谢尔盖·科罗廖夫

谢尔盖·科罗廖夫(1906—1966),生于乌克兰的一个教师家庭,早年从事飞机设计工作,20年代结识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立志于火箭研究。1933年担任了世界第一个国家火箭技术研究所——前苏联国立喷气推进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学术造诣和组织天才对前苏联火箭研制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前苏联的火箭和卫星事业世人皆知,但作为主要负责人的谢尔盖·科罗廖夫却鲜为人知。据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瑞典科学院曾提名卫星设计者获得诺贝尔奖,但当询问设计者是谁时,赫鲁晓夫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

谢尔盖·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传奇的一生,是在坎坷和辛劳中度过的。他以半工半读形式完成中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课程。他的聪明能干赢得了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的帮助。他发奋工作,不断深造,很快成为图波列夫的得意助手。

1929年,他拜齐奥尔科夫斯基为师,参与组建火箭喷气推进小组。1932年成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1933年这个小组与另一个实验室合并,成立喷气科学研究所,科罗廖夫为负责科研的副所长。他的出色工作赢得军队首脑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很快取了火箭研究和试验的许多成果,他还出版了《火箭发动机》和《火箭飞行》等著作。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在肃反运动中以间谍罪被处决,这牵连到科罗廖夫,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后经图波列夫的极力申请,被调到一家监狱工厂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前苏联获知希特勒在德国搞导弹的情报后,科罗廖夫被调到另一家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研究。在卫国战争中,他乐观和忘我地从事前线所需要的火箭研究工作,常常亲自参加火箭飞机的飞行试验。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爆炸,他被炸得头破血流,而他却庆幸这能使他找到爆炸的真正原因。二战后,科罗廖夫在原有的基础上,并利用V-2的资料,开展火箭研究。1946年8月,他被任命为弹道式导弹总设计师,他不辞劳苦,深入一线协调指挥工作,1947~1953年取得了一连串成果,包括仿制和自行设计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战术导弹的发射成功,地球物理火箭将小狗“莱伊卡”送入高空等等。1957年8月3日,洲际导弹试飞成功,接着于10月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1959年9月和10月,“月球2、3”号分别接触月球和拍摄了月背照片。这年年底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执行金星和火星探测计划。这时科罗廖夫已疾病缠身,医生要他长期休养,但他感到最缺乏的是时间,他决定拼死工作。除星球探测计划外,他还改进和发展洲际导弹,将射程增加到12000~14000千米。

与此同时,他还参与研究载人飞行计划,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先进入太空,1963年第一个女航天员捷什科娃进入太空。接着他又为载人空间站作准备,包括载人长期太空飞行、载多人飞行、多艘飞船的轨道会合和编队飞行、太空行走和航天器的轨道对接技术等。可惜他未能看到“联盟”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对接,就与世长辞了。

1966年1月,科罗廖夫在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手术中意外死在手术台上。

科罗廖夫为前苏联赢得了一系列世界第一: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和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等。

V-2火箭

V-2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弹道导弹。它是第一种超声速火箭,为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远程导弹的先驱。1936年开始研制,1944年9月4日首次向巴黎发射。两天后开始袭击英国,共发射1300多枚。比利时几乎遭受同样沉重的打击。V-2火箭长47英尺,起飞重量28至29万磅,可产生约6万磅推力。推进剂为酒精和液氧,有效载荷为约2000磅的烈性炸药,水平射程为200英里,最大高度通常可达60英里。

罗伯特·戈达德

罗伯特·戈达德,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他从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3年后点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够工作。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罗伯特·戈达德美国人戈达德在他17岁的时候就向往火星之旅了。10年以后戈达德认识到,唯一能达到这个目的的运载工具就是火箭。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将自己献身于火箭事业。童年的时候,戈达德就显示出对科学幻想和机械的特殊兴趣和能力。那时候他常迷恋于威尔士的科幻小说,如《星球大战》等,也醉心于阅读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等作品。在他的自传中,他承认这些小说大大激发了他的热情和想象。他认为,这些小说“完全抓住了我的想象力。威尔士的奇妙的真实的心理描写使事情变得十分生动,而其所提出的面对奇迹的可能途径总是让我想个不停”。24岁从渥切斯特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两所院校都在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1911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此期间,他认识到液氢和液氧是理想的火箭推进剂,在随后的几年里,他进一步确信用他的方法一定会把人类送入太空。他在实验室里第一次证明了在真空中可存在推力,并首先从数学上探讨包括液氧和液氢在内的各种燃料的能量和推力与其重量的比值。1919年,向戈达德提供研究经费的斯密森学会在《到达极限高度的方法》上发表了戈达德的几份报告来阐明他的研究,开创了航天飞行和人类飞向其他行星的时代。他最先研制用液态燃料(液氧和汽油)的火箭发动机,1925年在他的实验室旁的小屋里,一台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静力试验,1926年,他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飞行。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冰雪覆盖的草原上,戈达德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34米,发射时重量为46千克,空重为26千克。飞行延续了约25秒,最大高度为125米,飞行距离为56米。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义正如戈达德所说:“昨日的梦的确是今天的希望,也将是明天的现实。”

戈达德于1929年又发射了一枚较大的火箭,这枚火箭比第一枚飞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带有一只气压计、一只温度计和一架来拍摄飞行全过程的照相机,这是第一枚载有仪器的火箭。1935年发射的一枚液体火箭第一次超过了声速;此外,他还获得火箭飞行器变轨装置和用多级火箭增大发射高度的专利,并研制了火箭发动机燃料泵、自冷式火箭发动机和其他部件。他设计的小推力火箭发动机是现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约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获得过214项专利。

戈达德虽然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但最初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时美国的火箭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德国。直到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后,美国才发表了戈达德30年来研究液体火箭的全部报告。后来,他被誉为美国的“火箭之父”,美国宇航局的一座空间飞行中心被命名为“戈达德空间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却是孤独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达德毫不气馁,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怀疑他的设想的人们表明未来的整个航天事业都将建基于火箭技术之上。他也因此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指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常用的液体氧化剂有液态氧、四氧化二氮等,燃烧剂由液氢、偏二甲肼、煤油等。氧化剂和燃烧剂必须储存在不同的储箱中。其一般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组成。推力室是将液体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变成推进力的重要组件。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成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燃烧室内压力可达200大气压、温度3000~4000摄氏度,故需要冷却。

埃斯诺·贝尔特利

埃斯诺·贝尔特利(1881—1957),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纺织机械制造商。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在孩提时代就对机械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约在1907年,埃斯诺·贝尔特利开始进行航天学理论研究,为广泛传播航天学思想,他于1912年2月和11月分别在俄国的彼得堡和法国巴黎物理学会发表演讲,宣传他的航天学理论。他的演讲定性地描述了火箭的工作和飞行原理,推导出了火箭在真空中运动的方程,求出了火箭的逃逸速度1128千米/秒。他又研究了月球火箭、火星火箭和金星火箭。

这篇演讲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它同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发表的那篇论文具有同等伟大的意义。他们的这些论文被看做是航天学诞生的标志。

1957年12月6日,埃斯诺·贝尔特利在法国去世,享年76岁。

赫尔曼·奥伯特

赫尔曼·奥伯特于1894年6月25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亚(现罗马尼亚赫尔曼施塔特)。在他12岁的时候,就因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的影响而迷上了星际旅行。1913年他到慕尼黑学医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召入奥匈帝国军队当兵,中断了医学学习,但他专注于宇宙航行的基础理论研究。他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其中包括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

赫尔曼·奥伯特1919年他重新回到德国继续学习物理学,但是1922年他向海德堡大学提交的关于火箭的论文却被指是不切实际的。1923年6月,他发表了那部92页的经典著作《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1929年经过修改和充实改名《通向航天之路》),对早期火箭技术的发展和航天先驱者有较大影响。

1924~1938年,奥伯特在特兰西瓦亚的一所中学里教数学和物理,但他对火箭的兴趣没有丝毫减退。当时有一部电影《月宫女郎》需要一架火箭道具,为此导演找到奥伯特,希望他能制作一个。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完成,但它却激发起了一批天才人物的想象力。1927年,一批热情的支持者成立了星际航行协会。1938年他在维也纳工程军院从事火箭研究,后又在德累斯顿大学研制液体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兴趣在固体火箭方面。

奥伯特于1940年加入德国籍,1941年到佩内明德研究中心参与V-2火箭的研制工作。他的工作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发展后来的A-4火箭发动机,也就是著名的V-2火箭,但A-4火箭却完全是以他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战后,奥伯特留在德国,并回到他的家乡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瑞士任火箭技术顾问,1950年为意大利海军研究固体推进剂防空火箭,后返回德国纽伦堡从事教学工作。1951年,他离开德国到美国与布劳恩合作,共同为美国空间站规划努力。1955~1958年在美国任陆军红石兵工厂的顾问期间,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对10年内火箭发展的可能性做展望,另一本谈到了人类登月往返的可能性。

1958年,他退休回德国,被选为联邦德国空间研究学会的名誉会长,但其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哲学问题,这也许是许多德国科学家的习惯。

奥伯特于1989年12月去世,享年95岁。

奥伯特的主要贡献是理论上的,他建立了下列条件之间的理论关系:燃料消耗、燃气消耗速度、火箭速度、发射阶段重力作用、飞行延续时间和飞行距离等。这些关系对于火箭的设计是最基本的因素。奥伯特更多地作为一个理论家,而不是一个实验家,影响了整整一代工程师。作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受到的称赞是当之无愧的。

同类推荐
  • 太空飞行轨道

    太空飞行轨道

    在21世纪,伴随着宇宙太空探索热的飞快来到,一个个云遮雾绕的宇宙未解之谜被揭去神秘面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看清了宇宙这个魔幻大迷宫,向我们展现了走向太空熠熠闪烁的道路。宇宙太空将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大陆”,走向太空,开垦宇宙,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未来涉足远行的主要道路。因此,感知宇宙,了解太空,必定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沐浴上日月辉映的光芒,也是我们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 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自然界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它们在大自然浩瀚无际的舞台上演绎着地球不老的传奇。
  • 探索未知-诺贝尔固体物理探索

    探索未知-诺贝尔固体物理探索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卷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卷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 探索未知-动物的启示

    探索未知-动物的启示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唐阙

    唐阙

    “阙”者,“残”也。大唐煌煌之威,衰于安史,困于藩镇;宪宗皇帝说:“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于是奋起,欲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阙”者,“宫”也。永贞内禅,顺宗暴毙;宫门喋血,宰相横死;拜迎佛骨,潮州流放。欧阳修说:“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阙”者,“缺”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遁去其一者,为“阙”。一个原本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无足轻重的人,因为烟霞道人的寻访,终出于尘世,走上历史舞台。话说那是元和二年冬天,武元衡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本书非穿越,只道历史悠悠,如花树横江,零落于水。偶有一籽不溺,或将另有森林。
  • 重生无敌王者

    重生无敌王者

    修载千百万无数的光年之间,曾经教会了不少的弟子,许许多多的兄弟,你们还好吗?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神秘黑科技

    神秘黑科技

    “从现在这一刻记起,我以前只是个平凡的人,以后,我将是个不平凡的人!”顾月明站在小蛮腰塔顶对着灯光霓虹的市区高楼大声呼喊到。
  • 王源你还记得我吗

    王源你还记得我吗

    当奶源遇到我们可爱的女主角董依琳的时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了。。。。。。依琳的妹妹和闺蜜也来到了这所学校,重庆八中在这所学校里面,。Tfboys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 我有一面诸天镜

    我有一面诸天镜

    现代青年周易昆仑山脉之巅,偶拾一面古镜,可沟通诸天万界,倩女幽魂吞众妖,以成武圣巅峰,阳神世界力挫长生大帝,遮天血战禁区......
  • 掠爱游戏:绯色的羁绊

    掠爱游戏:绯色的羁绊

    第一次遇见他,不知道他的身份,仓促逃跑了。再次遇见他既然是在公司濒临危境之中,她从没想到还能再遇见他,她开始恐慌,害怕。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被迫成为了他的契约妻子,三年之期。从那之后,她开始计划着逃跑,终于有次,她逃了出来。她发誓,她再也不要回到这里了。三年之后,她又回到了这片土地,她本以为他会忘记自己,没想到她想错了,刚下飞机,就被几个黑衣人拦截了下来:“少奶奶,少爷等你很久了。”什么,这是啥情况啊。她心里毫不知情。第二次,她又回到了这里.......
  • 兵修仙路

    兵修仙路

    有人说他是最牛虫修,有人说他是最有天赋剑修,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兵修,不管是虫、剑还是其它什么,只是他指挥的兵。没有仙家身世,没有变态法宝,没有上古传承,也没有获得公主MM的青睐,他依靠自己独创的兵修之路一步步走上仙路巅峰。
  • 爱是生命的觉醒

    爱是生命的觉醒

    成功源于成长,成长源于改变,改变源于不断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始终在熟悉的环境中,你的圈子就不大;始终在舒适的圈子里,你的成就就不大。成功的人就是有勇气走出自己舒适的圈子,去尝试和体验那些以前没有做过的、没有想到的、想到不敢做的事情。硬着头皮去打一个不愿意打的电话,鼓足勇气去拜访一个不太敢拜访的人,耐着性子去参加一个以往不太喜欢的聚会,尝试的结果可能会令你欣喜,因为改变就在这些不同以往的体验和感觉中。
  • 龙腾异世

    龙腾异世

    且看一个在现世自卑的少年,在异世的腾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