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7900000033

第33章 关于“五山十刹”的资料

“五山十刹”原起于禅宗极盛的时期,而非禅宗的和尚们也要模仿着禅宗的“五山十刹”,另立“教院五山十刹”的名目。这大概是明朝前期的事……

再记“五山十刹”

——教院的“五山十刹”

乾隆中叶修的《杭州府志》卷百九《杂记》,引《七修类稿》一条,说:馀杭径山,钱塘灵隐、净慈,宁波天童、育王等寺为“禅院五山”;钱塘中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与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为“禅院十刹”。

下文紧接着说:钱塘上竺、下竺,温州能仁,宁波白莲等寺为“教院五山”(脱了一山?);钱塘集庆、演福、普福,湖州慈感,宁波宝陀,绍兴湖心,与苏州大善、北寺,松江延庆,建康瓦棺为“教院十刹”。“五山十刹”原起于禅宗极盛的时期,而非禅宗的和尚们也要模仿着禅宗的“五山十刹”,另立“教院五山十刹”的名目。这大概是明朝前期的事,在宋濂之后了。

当检查郎氏原书看看他怎么说。

五十,五,廿一沈德符《野获编》二七记明朝的“僧家考课”两京僧人俱属祠部。每缺住持,则祠部郎中考其高下,以居首者填补。

往游金陵,见三大寺首僧仪从甚都。盖灵谷,天界,报恩三大刹为最,所领僧几千人。(《七修类藁》四十三“姚广孝”条,说他幼名天禧,家居习医,尝白父曰,某不乐医,愿仕以显父母。父不从。一日,入城,见僧官驺从之盛,叹曰,僧亦富贵如此耶!决欲出家,遂入里之妙智庵,改名道衍。)而栖霞等五寺次之。灵谷寺住持年甫弱冠,姿貌清粹。出考卷见示,则皆四股八比,与儒家无异。

亦有清词绮句。其题则出《金刚》、《楞严》诸经。其入选者,亦称祠部郎为座师,呼其同辈为敝寅。堪为破颜!

按僧寺高下,起于宋南渡,等级截然。杭州五大刹俱御前亲领,最为崇赫。以故,集庆寺为阎贵妃香火,理宗特加隆异,遂有“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之诮。

“杭州五大刹”似是这些:

灵隐,净慈,为“五山”之二。中天竺为“十刹”之一。

上天竺与下天竺为“教院五山”之二。

集庆为“教院十刹”之一,看嘲诗,似不能比前五大刹也。

故元奉佛尤甚,其奢僭至无等。

本朝大为之节制,然而禅(?)规亦严。尝见天界寺廊庑出示,推升诸僧职事,则云,某人升首座,某人升维那诸职。其后着年,月,用印,一如铨曹文榜。但不知他寺何如耳。

《野获编》二七,记万历时代诸名僧,——紫柏(达观),憨山(德清),雪浪(洪恩),莲池(宏),——最详,也颇能写他们的丑态。如写憨山云:憨师每至佛寺,登大雄殿说法,乃受诸供养礼拜,俱南面正坐。寺僧以大被遮蔽三世尊像,设座,如地方官长游宴庵观之礼。

又曾见憨老投刺,署名奇大,埒阁部大老。人尤骇之。

憨山(德清)的名刺“署名奇大,埒阁部大老”,这正是宋濂在明初说的“殆犹仕宦而至将相,为人情之至荣,无复有所增加”的心理。

憨山死在天启三年(1623)。

五十,十,廿七

郎瑛《七修类稿》

今天检《七修类稿》,其“五山十刹”条在卷五(十二叶-十三叶),文字与《杭州府志》百九《杂记》引的完全相同。(“禅院十刹”之下,以“又”字起下文“教院五山十刹”。)“教院五山”也只有“钱塘上竺,下竺;温州能仁(胡颂平说,能仁寺在雁荡山);宁波白莲等寺”,仍少了一山。

郎瑛记“五山十刹”,不说其缘起与历史。我看“教院五山十刹”也都在江南,都在吴越,大概也都是南宋定的,可能与“禅院五山十刹”同是南宋后期的制度。沈德符所谓“僧寺高下,起于宋南渡,等级截然”,是也。

郎瑛,字仁宝,仁和人。《七修类稿》五十一卷,《续稿》七卷。

“七修”者,全书分七门;(1)天地(2)国事(3)义理(4)辨证(5)诗文(6)事物(7)奇谑《续稿》有钱塘陈善的序文,说:嘉靖丙寅(四十五年,1566),先生春秋八十,犹日综群籍,参互考订。

他生在宪宗成化廿三年(1487),到嘉靖末年(1566),他八十岁了,还在工作。《类稿》有福清陈仕贤序,说:杭庠士郎生瑛,积学待问而不遇,着《七修类稿》若干卷。

寓闽,诸缙绅为梓其传。

重刊本有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钱塘后学周棨刻书的原序。我用的是光绪庚辰(六年,1880)广州翰墨园重刊本。

五十,十,廿八

黄溍《金华黄先生集》里的“五山十刹”

黄溍,义乌人,至元十四年(1277)生,至正十七年(1357)死,年八十一。

龙翔集庆寺《笑隐禅师(大)塔铭》

……天历元年(1328)有诏以金陵潜邸为大龙翔集庆寺,妙柬名德,俾之开山。公(中天竺大)首膺其选,特畀三品文阶,以冠法号。

今天子至元元年(1335),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大龙翔集庆寺公上谢事之请,御史大夫撒迪公以闻,上不允,遣使特诏加“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敕台臣谕旨,俾安居以终老。宠锡优渥,赉及其徒。公不敢违,黾勉受命。至正四年(1344)夏五月己丑朔,乃升堂辞众,退处东庵,且援着令,循本宗资次,举径山昙芳忠公以自代。其月二十有四日壬子委顺而化。

……铭曰,昔在先朝,龙潜下土,蠖之居,化为宝所。人天四众,川奔云聚。度门巍巍,公其梁柱。于皇昌辰,金轮御宇,绥宠故旧,使节旁午。函香示信,传宣天语,曰以五山,悉统于汝。

凡兹释教,汝为宗主。

黄溍此碑文使我们知道“五山”之制在宋亡之后还继续存在,直到末期天历年间(1328-1329)金陵的大龙翔集庆寺建立之后,才有一个高于“五山”的大寺,大在至元元年(1335)奉诏旨,加“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此可见“五山”

到后至元年间还存在。况且大临死时,“援着令,循本宗资次,举径山昙芳忠公以自代”,此又可见元末的“五山”之中,径山还是第一位。

黄溍此碑可以和宋濂的《觉原衣塔铭》合并参看,可以考见“五山十刹”在宋亡后一百多年中的演变。

五十,十,卅。胡适

参考虞集《道园学古录》二五《大龙翔集庆寺碑》,其中说:“……皇帝自金陵入正大统,建元天历,命以潜龙之旧作龙翔集庆寺;明年,召中天竺住持禅师大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

黄溍《文集》十二《虎邱云岩禅寺兴造记》,中云:“……虎邱……有大招提曰云岩寺。绍兴间,长老大比丘隆公以圆悟嫡子坐镇兹山,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称‘五山十刹’者,虎丘实居其一。大慧(宗杲)以法门兄弟,相依最久。”

黄溍集十二又有《平江承天能仁寺记》,中云:“平江承天能仁寺在府署北之甘节坊。其易律为禅也,妙庵宗公为开山第一祖。继之者有若无门觉庵诸公,皆以名德为世师表,法会甚盛。珍楼宝阁,雄踞乎万井中,而隐然为一大丛林,五山十刹殆无以尚也。”此可见苏州能仁寺不在十刹之列。

虞集《道园学古录》四九,《晦机禅师塔铭》

黄溍作大的《塔铭》,曾提到元文宗召见大时,曾问及他的“师传之自”,“于是侍书学士虞公集承诏为晦机制塔铭”。

我检虞集此文,不言“承诏”撰,但文中有值得注意的资料。

如说,至元中,杨琏真总统释教江淮,有旨取育王塔中舍利进入……

又如说,江西总统乃请师住黄龙,亦不往。元贞二年始应百丈之请,居十三年而百丈赫然为天下禅宗第一。

此可见当时有各大行省区的“佛教总统”。江淮有之,江西有之。北方也有之,如虞集《佛国普安大禅师塔铭》(集四八)引至顺二年僧法琳说,昔在宪宗皇帝癸丑之岁,世祖皇帝尝命我(上都大龙光华岩寺)开山温公统释氏于中原。

又如此碑(《晦机禅师塔铭》)说晦机从百丈迁到净慈时的情形:

至大元年(1308)应净慈之请,至之日,行中书省,行宣政院之长,各率其属拜伏迎请。中国学者及高丽、云南、日本之僧前愿致师而不得者,皆争见门下,以千百数。

净慈是“五山”之一,向来列在第四。

下文说他如何被推到径山,于是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闾与行省丞相下令告群寺曰,“其各以僧集冷泉亭下。惟老病守舍者勿至。”众大惊,不知所为。是日集者几万人,以次立。听曰,“径山者赏卜某若某。”众曰,诺。

丞相亲探,得师名,以示众。众曰,诺。无异言。即亲送师入山,不容辞。至亲为券,假食以供众。居三月,师扶杖归南山之下。复起之,不往也。

这是一种先提名,次抽签的法子,——大概向来没有行过,所以“众大惊,不知所为”何事。宋濂《芝园前集》四,《育王裕公生塔之碑》

说崇裕得大的推许,声光日起,“朵儿只国王时以江浙行省右丞相领行宣政院事,遴选诸方住持。名既上,犹恐其未公也,投钩而定之。师(崇裕)始出世太平南禅报恩光孝禅寺。”这也是用同样的法子。

五十,十,卅一

径山在元朝,仍有很高的地位。虞集《大辨禅师(希陵)塔铭》

(集四八)说:杭之径山,江左望刹之最。公论愿师一至其处久矣。延佑丙辰(三年,1316),行省禀朝旨,迎师居之。袁人(希陵原在袁州之大仰山)号慕挽遮……留之不可。及至径山,开堂之日,万口翕然,以为不愧妙喜于二百年之外者。

到14世纪初年,径山还是“江左望刹之最”,其住持还须“行省禀朝旨”任命。

五十,十一,一。

“教院五山十刹”

如果禅宗的“五山十刹”是史弥远作宰相的时期(1208-1233)创建的制度,那么,教院的“五山十刹”是南宋最后几十年中起来的模仿“禅寺”的制度,——其起来可能也在理宗的时期(理宗死在景定五年,1264),但在史弥远死(1233)后多年了。

教院“十刹”之中有钱塘之演福寺,即南天竺之崇恩演福寺。

同类推荐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苹果上的肖像

    苹果上的肖像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热门推荐
  • 仙路之上

    仙路之上

    仙门中一个杂役少年,因为吃掉了一只鸡,而走上了不平凡的修仙路。仙路多枯骨,红颜白发,天骄易老,少年陈北会踏出怎样的路。凝脉,结血,动气,驱阴,借神,化道,求阳,问仙。问仙问仙,问世间是否还有仙。
  • 九天源神系统

    九天源神系统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一个重偏远地方到来的少年,一个关于强者重生以及逆天系统的发生的碰撞。
  • 筝南

    筝南

    我们曾用了数不清的日子来追逐黎明,过去多年,才发现我们追的其实遥不可及,我们曾用力的成长,到头来,我们求的不过是避免成为他们口中的那种人,可笑的是我们竟真真是那种人
  • 白色暮光

    白色暮光

    未来世界人类经过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到地下生活,可人类不是第一个来到地下生存的生物,人类的来到遭到了原住民的反抗,为了狭小的生存空间,两个物种开始了一场新的角逐。
  • 她死她生

    她死她生

    借尸还魂吗?强占了他人的躯体,顶替了别人的身份,已死之人又重见人间,到底是恩赐还是惩罚?
  • 快穿之渣女逆袭

    快穿之渣女逆袭

    孟嫣明白并不是每个渣女一开始都是渣渣,她也记不清她在这漫长的时空穿越中度过了多少时光,她在时空中不停地穿梭。
  • 我真没打算修仙

    我真没打算修仙

    山上有座三清道观。在这座道观里,大师兄一心修仙,二师姐一心复仇,三师兄一心入仕,四师姐一心嫁个英俊男人,只有小师弟宋羽一心想当个普通人。但老天不让他当普通人,天将降大造化于斯人也,必先送他灵丹,赠以妙药,佐之奇遇,配之运势。宋羽:“我真没打算修仙啊。”老天:“我不要你打算,我要我打算,我的打算是天算,我说你算你就要算。”宋羽:“呵呵。”
  • 成首富从捡垃圾开始

    成首富从捡垃圾开始

    待业青年包小飞,在一次相亲时被拜金女羞辱,却意外获得万界系统,以捡垃圾为生,却最终捡成世界首富。
  • 冷血总裁契约妻

    冷血总裁契约妻

    一夜缠绵后,他丢下一摞钞票,她默然转身,从此天涯路远,各不相干。再相逢,他是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她是酒店不起眼的小经理。一纸契约,她被迫成为了他的全职管家,负责他的私人生活……“苏管家,总裁失眠了,你去陪陪他吧。”“苏管家,总裁心情不好,需要你缓解心情。”“苏管家……”终于,苏默静怒了:“我是个管家,不是保姆,更不是三陪!”"
  • 儒道仙途

    儒道仙途

    天地有息,万物有灵,世间本有仙,渐之凋零,后有道儒佛兴于世间,为仙法后时代。儒治国,道修身,天下兴盛。天府帝国列为东土第一帝国,然北有羌蛮,西有异族,东临深海,外患不已。轩辕历最后一年,天府帝国举行了一场文试,有少年自南方阳城而来,雨中立三日,带着几个烧饼、油条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