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000000056

第56章 增补篇(5)

一个星期三的上午,大概10点半光景,我正在编辑部上班,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我抓过话筒,电话竟是黄维打来的!不过,还好,他的语气还算温和,而且第一句话说的是他自己:“我现在在文史专员办公室,刚开完会。开会嘛,还不是老一套,大家在家里呆了一个礼拜,闷得慌了,凑到一起磨磨嘴皮子……“我今天跟你商量一件事,”黄维的声音大了一些,“当时不是跟你谈过修改文史资料吗,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光靠我们几个老头子是不行的。上午有两位文史专员建议把你借过来当编辑.文史办公室主任也同意了……”

“那么您的意见呢?黄伯伯。”

我对着话筒问。其实我已经听出他的意思了,故意问一句,是想知道在我的事情上,他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我倒无所渭。天下这么多事情要做,很难说哪种事情该做,哪种事情不该做。不过,想到你初入世尘,历史懂得不多,头脑过于简单,性格上又偏于天真浪漫,所以若是从长着计,不虚年华,我以为你还是到政协这边来好……”

“那么我来好了,黄伯伯!”

我肯定地说。我肯定的是他的好心。至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反正他有他的结论,我有我的结论,而这些结论的产生,各自又都拥有各自那一块坚实的土地,所以我想,那些相去甚远的地方,不会因为关在同一间房屋的缘故而会缩短它们的距离的。

征得我所在的文学刊物负责人的同意,我很快去了政协机关。连铺盖卷也随着去了。机关宿舍紧张,我的床位就设在文史专员办公室里。办公室是个长长的通间,3道门,4堵墙,大小共有3间屋子。我住在最里面的那一间。那间屋子里面,过去放有沈醉的一张办公桌,现在被沈醉自己抬出来,放到最外边的那间作为客房和会议室的大屋子角落里去了。

我,却被这些老人们放到了办公室的中间位置,尽管我的办公桌紧靠着我的床头,而不在中间的那间屋子里。

这不,原国民党第79军中将军长方靖,拄着拐杖慢慢朝我走来。他的腿被自行车撞伤过,走时吃力,坐时也吃力,更不便轻轻松松地躺下来。但是,他在我的床上躺下来了。当然,只躺了一会,他的目的是与我说话:“你这张铁床弹力还好,就是棕垫厚了一点,不软和,你换成棉褥好了……”

杨伯涛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的办公桌前,他过去担任国民党第18军军长,与我舅父共事多年:“小黄,你听我说,从现在开始,你每个礼拜天都到我家吃饭,政协食堂那天只开两顿,你怎么受得了,你一点也用不着客气,我和你舅父早在恩施第6战区长官部时就是隔壁邻居,通家之好哩……”

“你来,你来,有人会。”倒是在中间屋子办公的原国民党第5军副军长李以,站在门楣之下朝我招招手,把我给叫出去了。我随他来到客房,随他在沙发坐下。他则笑眯眯地对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来访者说:“你刚才不是问我们过去的军阶么?现在我可以完整地给你介绍了:我本人是中将,站在里面屋子的那位是杨伯涛先生是少将,坐着我旁边的这位黄济人先生是小将……”

在主人和客人的哄堂大笑声中,溥杰推门进来了。他过去属于伪满战犯,既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又是宫内的侍从武官。当他昔时大气不敢出地站在太和殿下的时候,大概就对那个戒备森严的世界有所抱怨了罢,所以现在他喜欢大笑,喜欢人人都大笑。而此间只有我一个人胀红着脸的时候,他就拍着我的肩,把我送回里面那间屋子了:“你要的条幅,我写好带来了。你是挂在卧室的,所以我录了我今年夏天去青岛避暑时作的一首即兴诗:面海倚南窗,风融海气香,涛声来枕畔,昼寝梦亦凉……”

溥杰大笑着走了。杨伯涛挥着手走了。李以眨着眼走了。方靖拄着拐杖点着头走了……他们走了还会来的,明天就会来的。可是,明天是星期几呢?不知怎的,我还是等待着星期三。与这些每日上班的老人们朝夕相处,自然不会感到孤独的愁闷,但是,人就是这样,天天呆在一起,往往觉得缺乏新意,而偶得一见者,似乎才能生出浓烈的快乐和意外的惊喜来。等待的日子到了。黄维穿着黑大衣来了,依然是腰杆竖得直直的,胸膛挺得高高的,脚步走得重重的。我透过窗户玻璃,看见他走过院坝、走上台阶、开始步入房门的时候,便慌忙站起身,抓过办公桌上刚刚写好的一封信,跌跌跄跄地走出里屋,迎上前去。这封信里有点儿急事情,所以我准备见过黄维以后,趁着开会之前专程跑一趟离机关大门不远的邮局。“黄伯伯!”我站在他跟前,高声叫道。

“嗯,嗯。”黄维瓮声瓮气地哼了两声。他没有寒暄的本领和习惯。他头也不抬地解开大衣纽扣,直直地从衣袖里取出胳膊,然后将肩头轻轻朝上一耸,那件黑色的呢大衣便又像披风一般,飘飘洒洒地掉落在沙发靠背上。这才是他的本领和习惯哩!

“你给谁写的信?”他坐在沙发上问。显然是随便问问。“给家里。”我站在他面前说,也是随便说说。

“你给家里写信,怎么好去用公家的信封呢!”黄维两团黑眉拧在一起,两只眼睛大大地睁着。他竟认起真来,“这样不好,不好的呵……新社会也罢,旧社会也罢,公私都是应当分开来的……小事情做得不好,大事情你又怎么去做呢……”

我哑口无言,尽管大气粗粗。我自认为倒霉,不怪他的眼睛!他睡,为了他躺;他躺,为了他坐;他坐,为了他站;他站,为了他走,他走,为了他看,为了他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连小小的一个信封也不放过!

我一把将信塞进我的裤袋,掉头走了。我回到里面屋子,回到自己办公桌前,先后撕掉两样东西。先撕掉的是我从裤袋掏出来的那个印有“文史专员办公室”字样的信封。后撕掉的是办公桌上那页翻开着的印有“星期三”字样的台历……我不再等待星期三。星期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哪怕这天红日当头时分,在那窗明几净的文史专员办公室里,我也只能看见一团飘然而降的乌云。当然,这对于“避难”而言,却不失为一种信息。所以自此以后,每到星期三,我就干脆佯称手头有事,独自躲进后院深处的资料室去了。

可是,今天是星期几呢?不是明摆着的一个礼拜天吗!每日上班的人今天都不来了,黄维这天上午8点半钟来干什么?而且走得这样急,这样直,直端端朝着我的床头走过来,以致让我改变一下姿势都来不及——我正斜靠在铺盖卷上看昨天的《北京晚报》哩!

“你快把鞋穿上,去政协礼堂开会!”

“开什么会?我没接到任何通知。”

“我现在不是叫你来了吗!今天军事组开会,临时确定现在开的……你动作快一点好不好,要是打仗,我看你只有当俘虏的命!”

趁着弯腰系鞋带的当儿,我忍俊不禁了:军人离不了打仗,文史专员要算文人了吧,也离不了打仗。可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战事”,不是已经结束了吗:那时候,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正在组织编纂一部有关淮海战役的回忆录,所收篇目都是参加了这个战役的原国民党将领提供的。黄维当然在提供文章者之列,可是他偏偏不肯写,至少不肯重新写,所以作为折衷的办法,最后把他在战犯管理所写的《自传》的一个部分,冠之以《第12兵团被歼纪要》这个标题,编进那部已成初稿的书里了。

据我所知,黄维对这个解决办法是满意的,甚至是暗自高兴的。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像开赴“战场”那样,摆开架势向政协礼堂“进军”呢?文史专员办公室距离政协礼堂后门,仅仅只有二三十米之远,也就是走完一条短短的胡同就到了。可是黄维偏偏不走胡同,不走后门,为了走大街,走前门,他竟不惜“迂回前进,正面攻击”。

我跟在黄维身后,走进了政协礼堂南侧的第二会议厅。巨大的闪烁的吊灯,映照着巨大的紫红色地毯,使得地毯上的花纹愈发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地毯上的沙发倒显得格外整齐,格外对称,因为沙发上的套布统统是清一色的黄咔叽,与泥土同色的黄咔叽。

黄维径自前走,寻了一个边角部位的空座。9点钟光景,长条形会议桌两侧的沙发上基本上坐满了人。而那黄咔叽套布所映照出来的衣服的颜色也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草绿色军装,那是穿在在职的共产党将领们身上的;一类是深色(多为黑色)便服,那是穿在过去的国民党将领们身上的。当然,除去衣服的颜色不论,他们都是军事组的成员。在军事组的会议上,不论衣服的颜色。

“开会了。”军事组组长坐在会议桌的当头,对着放在正中位置的麦克风说。他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不过,与他走过的长长的路程相反,他说话倒总是短短的:“书归正传。今天把大家请来,商量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编纂的那本回忆录有了初稿以后自然留下来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书名。这本书初稿的名字叫做《淮海战役中的蒋军》,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

沉默。会议中不可能没有的那种沉默。

“我没有意见!”一位穿深蓝色制服的军事组成员说。他坐在会议桌的一侧。

“我同意这个书名!”另一位穿草绿色军装的成员说。他坐在会议桌的另一侧。

又是沉默。不是僵局之后的凝固,而是爆发之前的溶化。至少随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的晃动,让我惴惴不安地意识到这一点。“我反对这个书名。因为他根本不通!”果然是黄维!他坐在那不显眼的位置上,发出了这般惹人注目的声音,“‘淮海战役中的蒋军’这句话,文理通不通我不知道,事理上面,我认为有两点是说不过去的。第一,‘淮海战役’。这本书既然是原国民党作战人员的回忆录,那么按照我们过去的说法,这场战役应该叫做‘徐蚌会战’。第二,‘蒋军’。30年代初期的蒋、阎、冯中原会战,为了区别阎锡山部队和冯玉祥部队,国民党部队有过‘蒋军’的说法。但是这本书记的是40年代末期的事情,那时候我们不叫‘蒋军’。我的意见讲完了,谢谢。”

没有沉默。一分钟也没有。“我不同意黄维同志的这两点意见!”刚才说过话的那位穿草绿色军装的成员又说话了,他坐在黄维的对面,“我们今天写书,虽然写的是过去的事,但是是写给今天的人看的,今天的人恐怕大多数知道的是‘淮海战役’而不是‘徐蚌会战’;至于‘蒋军’的称呼,我认为不应该从年代上去看,应该从军队的本质上去看,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军队,这和我们把国民党政权称作蒋家王朝,实际上是一样的嘛……”

没有停顿,半分钟也没有。“关于书名的意见有争议,我们把它放到下个礼拜天去商量。”军事组组长打断发言人的话说,“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关于这本书的前言。先由我给大家念一遍。”

……

5天以后,也就是下个礼拜天之前,我离开了这个文史专员办公室,离开了那个文学刊物编辑部,离开了北京。我的作品被完全通过了,已送往工厂印刷。我也就回到了四川老家,开始了生命机器的新的运转。

当然,我的运转不会没有停顿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常想起黄维,想到他那天在政协礼堂的寻找,是不是带有探险的性质?自然,用不着担心他的跌倒,那第二会议厅里,铺着厚厚的紫红色地毯。我担心的是他脸色的下沉,那对浓眉,那颗黑痣,那愈发垂落的皱纹……那天我坐在他的背后,什么都没有看见。

不到两年,我什么都看见了!我站在他的面前,双手捧上一枚金光灿灿的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奖章,然后告诉他,这就是我那部作品得到的。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慢慢掉过脸去,然后从那倾斜的书架上取出一本书来,双手放到我的面前。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淮海战役亲历记》,书名后面有个副题,叫做“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前言部分,起句有个括号,在那“淮海战役”后面,括上了长长的“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一句……我准备接书。却不料有一颗泪水滴落下来,滴落在这本书的封面。书面上隐隐勾勒着两条交叉的铁路,那是标明昔日战场的势态的。而我分明看见,有一辆绿油油的列车正隆隆地奔驰在一条永不交叉的轨道上。透过那滴本不应从他脸上掉下的泪水,我在列车上看见了他,也看见了我……

补遗之二房子在地球

-1-

青石台阶。琉璃瓦飞檐。重重的木门。厚厚的砖墙。油漆斑剥脱落的柱头。

雕花的由于木质将朽从而日趋松动的窗棂……

这座座落在北京西城白塔寺下的房子,近乎和它所存在的地球一样,实在是太古老了。清王朝时代,它叫做顺承王府;北洋军阀混战年间,它叫做张作霖公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准确的说,这座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从沉睡到苏醒,从挣断锁链到缓缓前行,继而随着地球的齿轮吱吱嘎嘎地旋转了10个春秋之后,它才叫做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

我走进这间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有关这座房子的命名的时刻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文史专员”这个创造性职称的发明人和宣布者周恩来总理,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中南海西花厅;当年荣幸地接受了这个职务的获赦战犯,诸如原伪满州国战犯、末代皇帝溥仪,原国民党战犯、国民党第2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原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原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也远远地离开了文史专员办公室。我所见到的,是经过十年浩劫以后,那刚刚被春风撕掉的大门上的封条,那残存在这个地球上,尔后佝偻着身腰缓步走进这间办公室的老人。

方靖拄着一根竹拐杖,走过会议室,穿过勾通着会议室与中间那间屋子的小门,径自朝着他的办公桌走去。他80多岁了,是文史专员中的长者。每天按时走进这间办公室,完全是他自愿的。和昔时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第79军中将军长一样,职务上,他堪称不懈的忠实者。前些年,他的左腿被街上一辆横冲直撞的自行车撞坏了,走起路来,至今仍觉隐隐作痛。他住太平桥,距离全国政协只有两站路,但是他需要走一个小时。走累了,他就坐一坐,坐在街沿坎上。“你就不要来上班啦!”某天一位先到一步的同事在办公室前的台阶上拦住了他,索性转身把大门也给拉上了。他气得抖抖索索地举起竹拐杖,用包着铁皮的拐杖头把大门推开,然后红眉毛绿眼睛地对同事说:“你有种把我这个文史专员撤了……”

此时,我正跟在方靖的身后,趁他已经走拢办公桌,一手扶桌子一手朝墙角放拐杖的当儿,上前搀了他一把。“你不要搀我,”他将胳膊猛力一抬,扭头说,“尤其在这间办公室外面,你不要搀我。那样对你不利。他们会给你提意见的!”他们?他们自然不会是文史专员。可是若是指的是十年动乱的始作俑者,那伙人不是已经垮了台么?这样的国家大事,方靖不会不知道,而且出自一种偶然的联系,他很可能知道,以前关押他们这批国民党战犯的监狱,目下正是那伙人的归宿地。既然如此,这位老先生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类推荐
  • 李健吾译文集·第二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二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文学创作和批评与戏剧教学和实践转型为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事实上成为新中国法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者,由他翻译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莫里哀的喜剧全集等,成为法国文学翻译的典范之作,其翻译成就堪与傅雷并驾齐驱……
  •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是一本通俗格言集。不以严密的思辩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诗集《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是作者李一苇在2015年2月27日至10月27日在家里和医院之间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共有诗歌259首,有《新年快乐》、《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那些上元节的樱花》等作品,体现了作者内心不灭的童真以及用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观察得到的生活。
  • 谁能牵猫散步

    谁能牵猫散步

    这是一部杂文、随笔和书评集,是作者2005-2006年间所写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包括:一树硬刺、几片绿叶和锦边碎花等。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恶魔毒宠偿债妻

    恶魔毒宠偿债妻

    豪门千金却沦落到被人拍卖的地步,他一掷千万,只为买她一笑。曾经,她光鲜亮丽受万人瞩目,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如今,她却不得不屈尊降贵,承欢于他膝下……“杜千雅,你不过是我的玩具!
  • 天呐,我变成了哈士奇!

    天呐,我变成了哈士奇!

    陆景清穿越成了一只哈士奇,获得威望系统,从此走上了无限装X的道路。“老子今生就算是只哈士奇,十八代往上也是狼王!”“叮,系统被您的霸气彻底折服,获得平天玉玺!威望系统升级为气运系统!”“傲来岛,弹丸之地,我分分钟夷为平地!”“什么?你不信?”陆景清:“朕即是平天,平天即是朕!”从此,傲来岛便成了传说故事里的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来呀,一起玩

    来呀,一起玩

    浴室里的怪事,薄纸一样的猪头人皮,只有我能看见的怪物。
  • 手机惊魂

    手机惊魂

    一起扑朔迷离的杀人事件,带我进入了一个手机的唯物世界,紧接着房子飞了起来,还有恐怖的魔障笑声,更有你想也想不到的致命音符……冤魂、索命、猛鬼、让我不知道自己是活着死了,还是死了活着……
  • 麻烦的爱情

    麻烦的爱情

    唯美,纯爱,第一次的恋爱人生,写的不好请多提意见!!
  • 穿成天龙八部的阿紫

    穿成天龙八部的阿紫

    纯属看多小说了想自己编一个看看,喜欢看古代重生和现代重生文。以后也会写的很多这种类型的。大家想看的话可以关注我哟。
  • 黑色教典

    黑色教典

    当时间流淌,年代更替,那个带领人们打破禁锢的人,便是命运之使。从混乱中建立秩序,是我的使命!而你们,将加冕荣光,登临神堂!=========================我是纳加,我是剥师,我——便是众神的老师!你跌落谷底,抬头也是卑贱;若伫立山巅,俯首便是荣光。只要你有欲望,我便带你实现梦想;只要你有野心,我将带你颠覆信仰!孩子,当你找不到理由超越自我的时候,就诋毁命运吧!有光明,有信仰;有黑暗,有杀戮!如果你喜欢,就给咱一点支持吧!PS:本书绝不tj,作者下面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