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1700000004

第4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明皇帝篇(4)

正是在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朱瞻基文韬武略、熟悉政务,为将来治理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朱棣十分欣慰,曾对朱高炽说朱瞻基日后必然是一个太平天子。朱棣之所以传位于朱高炽,与钟爱皇太孙朱瞻基有很大的关系。

经过朱棣的培养,朱瞻基文武全才,在其父仁宗朱高炽于1425年暴亡之后,朱瞻基当上了皇帝,年号“宣德”,开始了自己的治国历程。

宣宗皇帝为何英年早逝

明宣宗是明朝少见的好皇帝,然而,他没做几年皇帝就突然驾崩了。有人说他好色过度而死,但根据现在的史料看,不太像是纵欲过度而死。

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37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黄金岁月。宣宗即位时,已年满27岁,正是一个最好的年龄。他不辜负祖辈们的托付,管理国家、处理政治事务,很有条理,这期间天下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在他的治理下,社会正在走向繁荣,他的事业也处在辉煌发展的阶段,因此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这年十二月,宣宗突然有病,他病到什么程度史书没有记载,但起初他得病时并不严重,还在处理朝中的政治事务,对具体的事做出决定。不过,众位大臣常常向他问好,但病情也不见有什么好转,却有加重势头。据记载:文武群臣第一次问安是在他得病大约三五天之后,集聚在左顺门跪叩请安。三天后,文武群臣又来到左顺门问安,又过了三天,正巧是立春之日,例行的庆贺礼被取消。宣宗连接受群臣贺春礼也免了,可见他病得不轻。于是,群臣又于立春日来到左顺门,再次向皇帝问安。

宣德十年(1435年),春节是一年之始,故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宫要举行盛大的祝贺活动,皇帝要上大殿,接受百官的祝贺。但宣宗把这个重要的庆贺活动也取消了,而命百官在文华殿向太子举行庆贺礼,这是一个信号,宣宗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他还可以处理政治事务。正月初三,宣宗自感自己的日子没多少了,便向文武大臣发出一道旨意:“我的病治好的希望不大了,这大概是上天注定的吧!让皇太子继承皇位,众位王公大臣都必须严守祖宗的家训,各王谨守藩国:嗣君(指皇太子)年幼,惟望皇太后朝夕教诲训导,你们文武大臣尽心辅佐,凡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去执行。”

宣宗嘱托完这番遗言之后就归天了,年仅37岁。去世以前,宣宗还留下了一份“遗书”,向全国颁布,为的是全国上下都能知道,照他的最后一次旨意去办。遗诏的内容,同他临终前的遗言基本一样,宣宗说:“生死是人之常情,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限度。人的生死要符合自然规律,适合的长短也有极限。(这些)都不能违背。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不能继续光大祖辈的宏图伟业,也不能奉养母亲到终年,心里想到这些,即使死了,于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确实,宣宗离开人间太早,刚要想有所作为,却化成泡影,留下了这份由祖辈们开创,由他来守业的巨大的遗产,给了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

宣宗死后,他9岁的长子朱祁镇继承了大明江山事业,也就是英宗。他给父亲取庙号为宣宗,埋在了景陵。

宣宗去世后,得到了世人很高的评价,说他“心胸开阔,致力于亲孝,与家人相处和睦;朝廷所施行的都遵从法规。特别关心百姓,如果碰到有上报水旱和蝗虫灾害的,便派人前往视察救济。”又说他“爱惜人才,非有大过,常保全之慎”等等。其中难免有溢美之辞,但总的来说,还是符合事实的。

宣宗力行“仁政”,有许多可以被称颂的地方,他鼓励大臣们直言劝谏、驭下宽松,表现出了以宽大、爱惜他人为根本的政治思想。但是,也放纵了一些贪官污吏,该处理的不予处理,仅仅批评一番,至多斥责,也就不再追究。惩治坏人不严厉,留下了祸患,是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代宗为何不愿意登基

在封建社会中,皇位代表着绝对的王权,多少人为了它垂涎三尺,争得你死我活,可是,在明朝居然出了一位不愿登基的皇帝,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说起来朱祁钰的帝位来得有些突然,按理说朱祁钰是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比英宗小一岁,而且英宗有子,皇位怎么也轮不到朱祁钰头上,可是,运气来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不顾大臣的反对,听从宦官王振的蛊惑,冒险亲征进犯的瓦剌也先部,结果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虏。英宗被俘的消息十六日就传到了北京城,局势混乱,人心不安。十八日,为了安定局势,皇太后孙氏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于午门南接见百官,同时立英宗之子朱见浚(又名朱见深)为皇太子。英宗被俘,朱祁钰是监国的不二人选,因为英宗只有他一个弟弟,而且朱见浚年纪太小,难以在国难中承担起拯救大明江山的重任。但是,这时的太后和皇后并没有让朱祁钰即位的意思。让朱祁钰总领事务的诏书是这样写的:“皇帝(英宗)率六军亲征,已命郕王临百官,然庶务久旷,今特敕郕王总其事,群臣悉启王听令。”然后在立太子之时才让郕王监国,诏书说:“迩者贼寇肆虐,毒害生灵。皇帝罹忧宗社,不遑宁处,躬率六师问罪。师徒不成,被留王廷。神器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之人,选贤与长,立见深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百姓,布告天下。”这道诏书中先立太子,后让辅政,也是要断了朱祁钰想当皇帝的心。不过朱祁钰确无此心,但是,在郕王朱祁钰监国期间,发生了“左顺门事件”,使得众大臣不得不重新考虑郕王监国的问题。

出入宫禁

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在午门代理朝政,右都御史陈镒上奏指出王振祸国殃民,应族诛以安民心。原来朝臣普遍认为王振是土木之败的罪魁祸首,所以陈镒此言一出,大家纷纷响应。朱祁钰犹豫不决,只是挥手让他们先退下。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见郕王让百官退下,上前叱骂驱逐朝臣。大家对马顺投靠王振狐假虎威、为虎作伥早已不满,此时见他依旧气焰嚣张,已再无法忍受。户科给事中王站怒火中烧,上前扯住马顺头发,用嘴撕咬,并大声斥责他奸佞小人而罪当诛。群臣蜂拥而上,对马顺拳脚相加,顷刻将他打死在左顺门。随后群臣又索要王振余党宦官毛贵、王长随。在大臣的压力下,二人被人从宫门中推出来,立刻又被大臣们打死,并将三人尸体拖出,陈列于东安门外示众。面对混乱的局势和过激的行为,郕王转身就要回内宫。这时于谦上前拦住郕王,请求他宣布马顺等人论罪当诛,参与殴杀的官员一概不究。朱祁钰恍然大悟,照此宣告,并族诛王振,抄没家产,惩治王振余党。这样,情势才得以安定。

这件事暴露出了朱祁钰年轻、缺少经验的缺陷,但同时朱祁钰的身份也令他不好开口。虽然英宗被也先拘押,朱祁钰掌监国大权,但是朱祁钰倒没有坐上皇位的想法。当时朝廷面临的局势是:英宗被俘,也先率兵虎视眈眈,国家的形势岌岌可危,有着亡国的危险。大臣们认为,郕王朱祁钰监国,终究没有皇帝名分,明朝仍然处于一种国无君主的境况。对明朝而言,这种情况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和人心的稳定。因此,许多大臣提出议立新君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佳选择。当时能够继承皇位的只有两个人,即英宗的长子朱见浚和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按血统名分和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而言,朱见浚应为首选,只是他当时只有3岁,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大臣们一致倾向于拥立朱祁钰。九月,群臣合奏皇太后说:“车驾北狩,皇太子还小,古语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速定大计,以安定国家。”潜台词就是要立朱祁钰。皇太后多方权衡,同意了这一请求。正好英宗也派人回来,传谕立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接到懿旨后,不喜却惊,躲到自己的府中,不肯出来接受。他清楚,眼前国家处于极度危难之中,情势不定,而且英宗虽然被俘,或许还有返回的一天,那时情景如何,他心中委实难测。这种情况下,于谦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向朱祁钰指出:“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于是,几经避让的郕王朱祁钰不再推辞,于九月六日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英宗长子朱见浚仍为皇太子。拥立朱祁钰使得也先手中的英宗失去了奇货可居的筹码价值,又使得明朝人心稳定,上下一致,有利于抗敌大局。可以说,于谦等大臣拥立代宗,是出于公心,跟历史上常见的拥立皇帝以邀功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不过,立朱祁钰为帝的同时,为了保持英宗的正统,明朝同时又立英宗长子朱见浚为皇太子,这样一来,就为后来的废立太子埋下了祸根。

景帝易立太子为何未能如愿

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败”被俘前做了十四年皇帝,朝廷内外都有他的一批心腹,有着雄厚的势力。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朱祁镇被释放,回到北京,这时朱祁钰被推戴做皇帝才一年,他怕皇帝的宝座被他哥哥夺回去,所以在东安门举行授受帝位仪式以后,立即把朱祁镇送进南宫禁锢起来,防止朱祁镇和群臣联络进行复辟活动。朱祁钰感到忧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皇太子仍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所以一直想废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但太子朱见深为太后孙氏所立,年纪尚幼又没有什么过错,景帝想要废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次,他对司礼监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的生日。”金英马上对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七月初二日是景帝长子朱见济的生日,十一月初二日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景帝借此从侧面试探周围人的意见。金英在内廷的地位很高,他的回答暗示不同意易储,这也代表大部分人的态度。事实上,不但孙太后那里不会同意,就是景帝的皇后汪氏也反对易立太子。

太监王诚、舒良为朱祁钰出谋,在“易储”前,先对大臣们加官进爵和赏赐金钱,进行笼络,堵住他们的嘴巴。朱祁钰于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晋都御史杨善、王文皆为太子太保;四月,赐阁臣陈循、高谷银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钱、商辂各银五十两。赏赐的财物虽然不多,但却是朱祁钰的一种试探,看他们对“易储”问题抱什么态度。被晋爵和赏赐的几个大臣果然都接受了,这说明他们是支持的。正当朱祁钰在逐步笼络和收买大臣时,发生了广西土官都指挥使黄肱上疏建议“易储”事件,加速了更换皇太子的进程。

黄肱是广西思明州土知府黄玥的庶兄,守备浔州。景泰三年(1452年),黄玥以年老致仕,由其子黄钧承袭知府。黄肱阴谋夺取知府的职位,假传上司命令杀了黄玥全家,黄玥家的仆人福童逃出,到巡抚和总兵处告发。巡抚李棠和副总兵武毅经调查属实,立即上报朝廷,并逮捕了黄肱父子。黄肱急忙派心腹千户袁洪携带大量财物到京师去向权臣行贿赂,并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上章请更换太子“永固国本”。朱祁钰看了奏章大喜,说:“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下令释放黄肱父子,叫礼部集群臣会议废立太子事。当时参议的大小官员有九十一人,大家心里认为不可,但都不敢直言。司礼监太监兴安大声说:“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大学士陈循、礼部尚书胡淡以及都御史王文首先签名,接着都一一签了名。

朱祁钰经过逼胁文武群臣联名上奏以后,更换太子终算是名正言顺了。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初二日正式立其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改封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朱祁钰为了巩固皇太子的地位,所置东宫官皆以大臣兼任,王直、胡淡俱为太子太师,陈循、高谷、于谦俱为太子太傅,升仪铭为兵部尚书,与俞士悦、王翱、何文渊俱为太子太保,萧钱、王一宁为太子少师。东宫的这些官员,都兼支二俸,朱祁钰以此来笼络大臣们。

正当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景帝设计的路线发展时,然而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却发生了意外。当月,皇太子朱见济因病夭折,史称“怀献太子”,而景帝尚无他子可立,这样皇储问题又被提了出来。

其实景帝更易太子,朝臣就不是非常赞同,只是慑于皇帝的威严没有敢公开反对。怀献太子刚死,大臣们私下就有复立原太子朱见深的主张。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御史钟同上疏论时政,提及请求复立太子事。没过几天,礼部郎中章纶也上疏请复沂王为太子,言辞更加激烈。他指责景帝皇位得于英宗却对英宗十分冷落,在元旦等节日应该带领百官朝谒英宗;原太子朱见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怀献太子夭折是上天的警告,天命难违,应当复立太子。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景帝见到这份奏章非常恼怒。当时天色已晚,宫门紧闭,景帝命人从门缝中传旨,立即抓捕钟同、章纶,下锦衣卫诏狱。锦衣卫的校尉使用各种酷刑,逼他们说出谁是幕后主谋,是如何交通南宫的,二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拒绝承认有人主使。谁料到了七月,又有一个南京太常寺卿廖庄上疏请求善待朱见深,以备将来景帝无嗣时沂王即位。次年八月,廖庄因母丧赴京师,在东角门朝见皇帝。景帝记起了他一年前的奏疏,十分生气,当即廷杖八十。有人提醒是钟同、章纶首先提起复储的,景帝命人将狱中的二人各杖一百,还特地预备了大棒子,结果钟同死在了狱中,时年32岁。章纶虽然幸免于难,但被关在锦衣卫狱中,直到英宗复辟才被放出来。

从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到景泰六年(1455年)八月,皇储问题在明廷闹得沸沸扬扬,掀起了一场场的风波。自始至终,景帝就没有复立英宗太子的想法,甚至以杖杀大臣的手段来钳制人言。实际上这不能说是皇帝刻薄之类的话,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呢?有些历史学家未免求全责备了。相比于历史上其他杀兄屠侄的皇帝,景帝已经是好得多了。关于太子的问题成了景帝的一块心病,就连在他死时都未能释怀。

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下旬,景帝病重。大臣们见景帝病情沉重,不免担心起来,景帝身边的太监甚至暗示皇帝在世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天。十四日,文武大臣商议上疏请景帝“早择元良”,意思就是尽早确立皇储。景帝下诏旨说自己只是偶感风寒,十七日将上朝,“早择元良”不准。因为“择”字不是复立的意思。可见景帝还抱着传给自己儿子的希望。

可惜景帝的算盘没有成功,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得了帝位,并让朱见深后来当上了皇帝。我们虽然不能说朱祁钰的儿子一定比宪宗这个败家皇帝强,至少景帝是远胜于其兄英宗的,而没有子嗣的遗憾也只能是景帝心中永远的痛了。

宪宗是怎样迷恋上方术的呢

明宪宗一生干过两件令人费解的事,一件是专情于肥胖的万贵妃,一件是专心于方术。宪宗是怎样迷恋上方术的呢?这里面有三个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大唐之极品富商

    大唐之极品富商

    特种兵重生盛唐,不玩改造反去经商。自此一代富商横空出世,建造富商帝国。
  • 大明有个西药铺

    大明有个西药铺

    什么?大明没有西药铺?医学院高材生张本草,魂穿大明,难道就只能靠一张贱嘴生存?不会诊脉,但会看B超啊!不会写药方,但懂抗生素啊!不会针灸,但手术刀玩的溜啊!只要给我个西药铺,我可以立马起飞......“叮铃铃~~您有西药铺送到”额......这么巧吗......那就......起飞吧......内,除八虎之祸;外,荡四海之寇;外放,平息宁王叛乱;回宫,陪着皇帝荒唐。“嘘!别声张!我是张本草,我在大明有个西药铺!”
  • 天命归刘

    天命归刘

    大学生章渝离奇回到汉朝,一跃成为了刘禅。赵云带着他七进七出,终保留着性命。不愿汉朝就此没落,看刘禅如何慢慢改命,终创下刘汉基业。
  • 又回大唐

    又回大唐

    怎么也想不到,刘子洋在一次车祸后,一下子穿越到了唐朝!穿越的这些日子里发生了好多故事,刘子洋都做了些什么呢?那就请您好好地看一下吧!
  • 锦衣血途

    锦衣血途

    穿越成锦衣卫,不搞事情陈啸庭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由此而始……地痞、奸商、豪绅、贪官、阉竖、国贼……通通被他拿下!小旗、总旗、百户、正副千户……他也一路高升!庙堂江湖,一路血途! 欢迎加入锦衣血途,群聊号码:770873186PS:已有两百万字完本老书《魏武侯》,人品保证,大家放心阅读!
热门推荐
  • 禁区遗迹

    禁区遗迹

    人类总是喜欢追求极致的,在人类迎来3100的第一天,灾难便开始了,从最开始的病毒传播到难以控制,再到自然灾害的突发,人们终于开始的恐慌,一支命名为“314”的队伍开始向被荒废的大陆内部进发,寻找R博士留下的“东西”,以及病毒的源头……失忆的顾林在再次回到多年以前的住处时找到了一封信,那封信被遗忘在地下室的角落,封面写着“留给顾林”,信里讲了一些他早已丢失的记忆,还有一个多次提到的地方——一个荒废了很久的禁区“A3区”,信的最后一句话写着“如果你愿意回来,你依然是017,是我不变的骄傲……”后面的字被潮湿的地下室的水浸染,变得模糊看不清,末尾的落款写着:Blackmandala……(PS:本书的主角只有顾林一个哦,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单身快乐。)
  • 重生帝女炸翻天

    重生帝女炸翻天

    代号“凤凰”的王牌特工重生穿越到玄幽大陆东华国女帝帝华身上。原主帝华死于帝位之争,而“凤凰”接替她的身份后便继承遗愿,夺回帝位,带东华走向玄幽大陆最强国。却不料她的真实身份是九天帝女,被神界义妹谋害,最终堕入魔道。而在魔界,她遇见了魔君御邢,他宠她如命,竭尽天下为她弑杀众神,不惜以血为她重修神道。帝华:“我今生除了你和青罗,我谁也不欠。”御邢:“只要你开心,我杀尽这天下人又如何?”
  • 以后只准给我打辅助

    以后只准给我打辅助

    作为手残的小白银要怎么上分呢,那就把全服第一的辅助撩成男朋友吧!
  • 抢劫至高

    抢劫至高

    他,生活在2000年后,是一个弃少,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收集宇宙间的所有宝贝。成为宇宙最有钱的人。怎么收集呢?怎么才能有钱呢?买?借?偷?还是.........NO!NO!NO!都不行,买得要钱,借了得还,偷了有一丝的猥琐,他都不屑于干,那就只能抢了,于是另一个梦想浮现在心头,抢劫全宇宙。多么宏伟的的志向啊!他能成功吗?当然,在他心中,抢劫至高,别的只能第二.............强者为尊的世界,强者就是老大,弱者只有被抢的命,他要成为强者,找到父母,抢劫全宇宙,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他获得神偷门的唯一传承,会练吗?他会去偷吗?不会,抢劫才是至高的,一切方式只能位居第二。
  • 扮作绵羊吃掉你

    扮作绵羊吃掉你

    有一天暮云这样问自己:为什么当初可爱的小妹妹有一天突然告诉我她是一个男生为什么我喜欢的人有一天告诉我我喜欢的其实是他弟弟为什么别人都知道的事情,只有我不知道?然后又有一天某个牵着我的手给暮云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她太笨了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大明航海记

    大明航海记

    江鱼,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穿越到明朝。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和郑和一起下西洋,南亚,印度洋,阿拉伯,红海,一路都是未知的危险与战争,当然,更少不了的是数不尽的财富与各种美女。最远可以航行到多远?非洲?美洲?甚至全球航行?你要的一切都在这里,热血的成长,神秘的探险,陌生的国度,前进!【PS】橘子建了一个书友交流群,群号477535150,欢迎各位书友前来交流玩耍→_→
  • 召唤大佬

    召唤大佬

    化身天魔,回应召唤,吞魂夺身,诸天应愿。(已完本精品小说无限制神话、神话原生种,人品保障,放心食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JOJO之不留遗憾

    JOJO之不留遗憾

    林竹穿越了,穿越到了JOJO的世界“既然来到了这里,那就绝不留遗憾!”
  • 等下一趟

    等下一趟

    大三学霸邹麓麓和12岁的堂弟邹新新无意中掉入了和平精英世界,在这里遇到了其他96位现实玩家,与虚拟玩家斗智斗勇的同时,还与现实玩家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最终,邹麓麓能否制住又暴又怂的小堂弟,带他回到现实世界?能否和小伙伴帮助各位现实生活中有困难有心魔的朋友们走出困境?能否等到男朋友万斯洲的求婚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