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8800000044

第44章 科技人物(7)

第二年,西夏又以30万大军围攻西北要塞永乐,以8万军队进攻绥德。只有一万士兵的沈括奉命力保绥德,却无法解救永乐,结果永乐失陷,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沈括曾经支持新法,永乐失陷成了守旧派借机报复他的借口,守旧派污蔑他“抗敌不力”、“处理不当”,将他贬为均州团练。

1088年,58岁的沈括辞官归隐,回到润州梦溪国,集中精力创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宋朝科技史的资料库,是宋代劳动人民科学成果的结晶,既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科技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1095年,沈括在凄凉中病逝。

徐光启

徐光启于1562年4月24日出生在上海县松江府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聪敏好学,热爱农业劳动,胸怀大志。他7岁到龙华寺的村学读书,由于刻苦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0岁徐光启考取秀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高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年)他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于崇祯六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徐光启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得失利弊,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所著《甘薯疏》、《北耕令》、《农遗杂疏》等农书的基础上,撰写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1640年,徐光启在北京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水利等科学知识之后,两个人合作翻译欧几里得的名著《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打破了传统数学体系,开创了全新的数学证明方法。《几何原本》后来成为清末全国中学的教材,对普及几何学知识,培养数学人才以及充实当时数学研究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徐光启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曾撰写《平浑图说》、《日晷图说》、《简平仪说》等书。徐光启不仅对西方天文仪器的构造、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对西方的测天方法和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

1629年,徐光启运用西方的方法,推测出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于是,崇祯皇帝让他负责修改历法。徐光启把翻译介绍西方的天文学著作当做修改历法的第一个必要的步骤,他自己积极参与编译的著作有《测天约说》、《测量全义》等多种。他还上书皇帝,建议制作地球仪、天球仪、日晷、望远镜、自鸣钟等10种仪器用于天文观测,为清朝初年制造大型的天文仪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633年,徐光启病逝。

1635年,先前由徐光启主持修订的《崇祯历书》全部修订完毕。这部历书虽然不是由徐光启最后完成的,但他对新历的贡献却是无人能及的。《崇祯历书》不仅总结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成就,而且吸收了大量西方天文学的先进成果,是中外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它的问世使中国天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此中国天文学与世界天文学开始接轨。

徐光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裨益民用”、“欲求超速”、“习天文、兵法、农事、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在天文、历算、农学、编译介绍近代西方科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名字在中国科学史上将永放光芒。

詹天佑

1861年,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没落的茶商家庭。虽家境清贫,自幼体弱多病,但他聪明好学,尤其喜欢摆弄机件。为了彻底弄清闹钟的构造他曾经把家里的闹钟偷偷拆开,后来又自己将其安装好。

1872年,詹天佑报考“幼童出洋预备班”并被录取,成为清政府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并于当年9月到达美国。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中,他不但学会了独立生活,更学会了独立思考。1875年詹天佑考入丘房高级中学,1878年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和全校第二,成为幼童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詹天佑1878年,詹天佑考入著名的耶鲁大学,主修土木工程。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秀,于1881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是全部幼童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仅有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同年8月,詹天佑归国,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报国之路。詹天佑回国后,被派到福州船政局学习驾驶海船。

他潜心学习驾船技术,18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当年11月被分到了“扬武号”兵舰上实习。1884年6月,法国军舰侵犯福建沿海,8月,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詹天佑也参加了这次海战,他在“扬武号”军舰上沉着还击,直到扬武号被击沉,才跳下水去,还救起了许多战友。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詹天佑被聘为工程师。他第一次参加修建的铁路是塘沽到天津的铁路。在修建过程中,詹天佑显示了他非凡的才能,仅用80天时间就指挥完成了铺筑工程。

1890年,中国铁路总局计划把关内铁路延伸到关外的沈阳和吉林。当铁路铺至滦河时,由于河深水急,美、日、德三国的工程师在给桥打桩时都失败了。英国总工程师只好把詹天佑找来试试。詹天佑经过认真探测和调查,利用压气沉箱法克服流动层厚的闲难,按期完成了滦河铁路桥的全部修筑工程。他的成功使那些自命清高的外国工程师万分惊奇,为中国人长了志气。

1894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举他为会员,他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1902年10月到1903年2月,詹天佑负责建成了京汉铁路高碑店至易县梁格庄长45千米的西陵支线,这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

1905—1909年,詹天佑又成功主持修建了中国铁道史上第一条独自设计施工的重要铁路——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总长不过200千米,但沿途横跨崇山峻岭,施工极其艰险。当时国内外冷嘲热讽声四起:“能修出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50年!”詹天佑听后非常气愤,决定用创造性的劳动给予迎头回击。面对厚厚的岩层,詹天佑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炸药爆破开山法;在开凿号称“天险”的八达岭隧道工程中,他精心设计出从两端向中间同时开凿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为使列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顺着山势设计出一段“之”字形线路,缩小了坡度。詹天佑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工程提前两年竣工,创造了奇迹。

1909年4月,京张铁路正式通车。当天有上万的中外嘉宾到场参加典礼。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詹天佑发表了演说,他通过诉说工程的艰难,高度评价了铁路工人的贡献,给在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为詹天佑赢得了世界声誉,更为整个中国工程技术界在世界上取得了相应的地位。当时,有人把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伟大的工程。

詹天佑从1887—1919年,主持修建了津塘、京张、西陵支线、潮汕、沪宁、川汉、粤汉、萍醴、道清等铁路工程,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19年,詹天佑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中国工程师学会基于他在铁路建设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特地在青龙桥建立了一尊铜像,来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

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岁时随家人迁居北京。自幼天资聪慧的他后来进入北京师大附中学习。少年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学习成绩优异,于1931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在大学期间,钱学森刻苦攻读,做学问一丝不苟。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大毕业,远赴美国留学。第二年,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学业获得硕士学位。

1936年,钱学森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师从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三年后他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其间,在应用力学领域,他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理论进行的研究,解决了薄壳结构理论的重大难题;在空气动力学领域,他对发展与高速航空器相关的空气流动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到1949年,钱学森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美国的钱学森希望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美国国内正掀起了一阵反共反华的恶浪,五角大楼海军部一位副部长得知钱学森要离美回国,便想尽办法阻止他成行。为此,美国政府吊销了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并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下令逮捕了钱学森,扣压了他所有的行李。作为要犯,钱学森被关在一间昏暗的单人牢房里,接触不到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能跟他说话。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看守每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他喊醒一次。钱学森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在被拘留的15天里,他不但体重减轻了近15千克,还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钱学森加州理工学院的朋友们经多方努力,两周后以重金将其保释出狱。钱学森出狱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工作、生活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他与家人都曾遭受到多次折磨和迫害。但是,钱学森没有因此被吓倒,相反更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1955年,经过5年不屈的抗争以及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向新中国政府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并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在他的指导和参与下,196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的人造卫星研制计划被列入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最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升入太空,钱学森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和“火箭之王”。

1962年,钱学森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那时还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及其家人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包都没打开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1991年,钱学森被******、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4年,钱学森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的资深院士。

1999年,****中央、******、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袁隆平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在北京出生。他自幼兴趣广泛,喜爱音乐、体育。他在重庆度过了中学时代,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60年代初期,中国正处于严重的困难时期,老百姓忍饥挨饿,苦不堪言。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袁隆平的心,他下定决心从事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以便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解决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观察,他偶然发现了一株特殊的稻子:共有十余穗,每穗有160~170粒。第二年,他适时将这独特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分离变异现象十分严重,原有的优势没袁隆平有发挥出来。面对这一结果,善于思考的袁隆平受到了启发,他马上想到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顿悟到: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当时,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并且全世界都流传“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不良基因早已淘汰,既然自交不退化,那么杂交就没有优势”的观点。但袁隆平并没有因这些同有的说法而退缩,他坚信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袁隆平确定自己的目标后,便开始了他漫长的探索过程。夏季骄阳似火,正是南方水稻的扬花季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踏烂泥,手拿放大镜,像猎手搜寻猎物一样,在安江农校农场的稻田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天又一天,每天都毫无收获,两手空空。直到第14天,袁隆平才发现了第一株雄蕊退化的水稻不育株。在9个月时间里,他前后检查了一万四千余个稻穗,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并对它们的杂交第一代和第二代进行了研究,向世界吹响了“绿色革命”的号角。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1975年,由袁隆平任技术总顾问的试验阳第一次获得成功,为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试种推广杂交水稻培育了大量的种植种子。

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了国际上的瞩目,有关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国际上开始兴起。

1979年4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托举行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上,一个黑瘦的中国人,面对着二十多个国家的水稻育种专家,用英语侃侃而谈,大讲水稻的种植经验,这位黑瘦的中国人就是袁隆平。与会者大多是国际著名专家,对这位中国来的农业学家并不予以重视,但听了袁隆平的论文和即席答辩后,他们被深深地折服了。当幻灯银幕上反复打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字样和他的头像时,全场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一齐起立,向这位来自中国的专家致敬。

从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响彻全世界。

同类推荐
  • 涨姿势系列丛书之每天学点称谓常识

    涨姿势系列丛书之每天学点称谓常识

    本书是一本称谓常识精编荟萃,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有关称谓方面的常识编辑成册,帮助读者轻松熟悉相关的基本常识,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惊人的巧合

    惊人的巧合

    本书将世界上的巧合分为“自然界的巧合”“历史事件的巧合”“生物界的巧合”等20章,将各种离奇现象和事件展示在读者面前。本书展示了大千世界的惊人巧合,是一部激发读者无穷想象力的巧合事件荟萃,为读者讲述说不清的离奇。书中这些神秘离奇的巧合,有一些可以用概率论来解释,有些却难以用现有科学来揭秘。对于每一个巧合事件,编者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相关资料,不仅仅为读者提供客观、丰富、新鲜的信息,同时也引领读者以探索的眼光,深层次逼近这些巧合背后的真相。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想给大家一个明确答案,因为连科学家都无法定案的事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下结论,只是把这些事件展现给读者,然后见仁见智,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参悟。
  • 生命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生命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变迁: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色彩斑谰的现代生活;从古代社会的结绳计数到现代社会垄断人类生活的互联网;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上世纪中叶的月球着陆,火箭升天。人类几乎在任何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技术更新,知识爆炸,信息扩张……一系列代表着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在巨大的社会进步面前人类自身的局限。作为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青少年朋友,在对现有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充满着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无限渴望。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热门推荐
  • 破壁之旅行天下

    破壁之旅行天下

    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斩开一个个的壁垒,才能一路向前,才能行遍天下,且看凡人的破壁旅途是怎样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 修仙真容易

    修仙真容易

    顾子枫,地球的一位普通学生,穿越到天灵大陆,看他一步步的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 富豪俱乐部4

    富豪俱乐部4

    鹏城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建辉到俱乐部寻欢作乐,却受屈辱。其父王汉荣(南方省前政法委书记)本就觉得俱乐部在经营上有不法问题,外加爱子心切,写信给有关部门,提出整治想法。时值全国性黄赌毒治理期间,俱乐部危在旦夕,虽行事如履薄冰,却劫数难逃。
  • 你已错过我深爱的年纪

    你已错过我深爱的年纪

    在我爱你的年纪,是你错过了我,我明白了原来,深爱只是我对你。在你爱我的年纪。是我错过了你,因为我有了他。来自嬴璇的亲身经历,初恋这种爱情不仅仅只是单纯唯美。它也可以毁掉一生。那些我们想过的未来,未亲吻,人先败……
  • 一世相守莫羡仙

    一世相守莫羡仙

    九岁,她已是皇帝钦定的太子妃,不料却因一场莫须有的罪名改变了命运。妖星转世?祸国殃民?笑话!且看她凤逆天下,笑傲三界!
  • 画皮师之彼岸无花

    画皮师之彼岸无花

    “传说画皮界有三个境界,可分为易,补,画。易容师为业界之低端,只可仿妆他人容貌。修容师以动物皮修容为常,以人皮补皮为魔。画皮师以笔画容,人神鬼畜皆奉其为神。传说画皮师生于彼岸轮回,流着阴间的血,为半死之人。”重生之后这世间所有人记忆被改写,丫鬟丢了,朋友丢了,就连未婚夫都一口咬定她就是死了,但作为大名鼎鼎的画皮师表示:大不了从头再来,这一世无论如何她要把江婴追到手!这人世间缘起缘灭,又有谁说的清呢求收藏求关注吖~(封面为自己做的沙雕抠图哈哈哈哈哈,轻些嘲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借名

    借名

    偶的信仰,创法为神,借仙之名,行仙之事,借神之能,引领千秋。内部千疮,各派分系,明和内斗,昏天暗地,天皇神降,时代终结……从很久之时,天下以部落划分,脱凡之人以仙人自居。自无朝纲,亦无国界。(本书全名《借仙纪》,忙于未完结上本,故此《借仙》更新不正常,见谅)
  • 对不起,我是爱你的

    对不起,我是爱你的

    一个爱他爱到疯狂病态的女人,而他不爱她,他放弃了一切最终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