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7400000030

第30章 国教

不久以后,另一位名叫彼得的门徒来到罗马,访问了台伯河畔的那个小小基督徒移民点。罗马的皇帝害怕这个新的宗教组织壮大,多次对基督徒进行屠杀,彼得本人也在一次大屠杀之中死去。但是教会保存了下来。三百年之后,罗马已不再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而罗马的基督教主教们却把这座城市变成了全世界的宗教首都。

彼得这个名字与基督教精神中心由耶路撒冷转移到罗马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们对彼得了解得很少,远不如保罗的。

他上一次出现,是在他否认自己认识耶稣之后,怀着沉重的心情逃离该亚法家的时候。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他又闪现了一下。再往后,有好多年没有见到他。而再次露面的时候,他已是一个著名的传教士了。他到许多遥远的城市去传播老师的学说,还在那些地方写了不少很有意思的信。

彼得原是加利利海边一个淳朴的渔夫,没有受到保罗那样的教育。他不像保罗那样具有个人魅力,保罗每到一地,不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还是西利西亚人,总是被他吸引。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彼得在耶稣受审时表现出怯懦就断言他缺乏勇气。

有些勇敢的士兵和著名的军队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刻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一旦恢复了理智,他们就会加倍忠于职守,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彼得就是这样的人。

他还是个有才华的人。办事注重效率。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因此把抛头露面的工作留给保罗和耶稣的兄弟雅各去做。保罗到国外传道,雅各则留在原来的国家担任了教会首领。

彼得满足于在犹太四周的小国家传教。他与他忠实的妻子一起长途跋涉,他的足迹遍布巴比伦、撒玛利亚、安提戈纳斯。他向人们传授他在加利利海打鱼时耶稣对他的教导。

我们不知道他最后为什么去了罗马。关于这次行动我们没有可靠史料。但是基督教会早期的发展与这位使徒的名字关系甚大,所以我们必须为这位最受耶稣宠爱的神奇老人多费些笔墨。

二世纪中叶一部编年史提到,彼得与保罗在罗马传道时,几个月内先后被暴民杀死。

这种大规模屠杀异教徒的行为是罗马史上前所未有的。

罗马政府对耶稣的追随者一直采取忽略的态度,现在这种无所谓渐渐转变为仇视了。

以往的基督徒只不过是些“怪人”,他们偶尔在偏僻街区的阴暗房子里聚会,讲讲故事。他们讲的是那个被像逃跑的奴隶一样处死的救世主的故事。如果仅仅如此,他们的聚会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随着基督的故事越传越广,当局也就不耐烦了。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最先开始抱怨的,是那些靠崇拜朱庇特为生的人。如果罗马人把金钱都奉献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外来之神,而供奉朱庇特的寺庙门可罗雀,那家畜商和祭司们的损失自然惨重。

他们在争取到当局的支持后,掀起了一场诋毁基督徒的运动。罗马的郊区住着不少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农民,他们衣食寒酸,举止粗野,早就对品行端正的基督徒心怀嫉恨。看到他们的基督徒邻居遭到诽谤,他们幸灾乐祸。当一位罗马家庭妇女向别人讲述那些基督徒如何在星期天杀死儿童以取悦于他们的上帝时,他们就不怀好意地相互挤眉弄眼,表示“采取措施”的时候到了。

当时的所有正直的学者都一致称赞他们的基督徒邻居无可指责,说这些基督徒堪称罗马人的榜样。他们批评罗马人一面哀叹“昔日的良好风尚”一去而不复还,一面却又醉心于今日的种种恶习。

但有一类人出于纯粹自私的动机害怕基督教发展起来。巫师和东方神秘的崇拜者们,刚刚从东方“独家”引进了数以百计的神秘仪式。现在发展自己的生意正在受到威胁。他们无法与基督徒竞争!那些男男女女宁愿生活于清贫之中也绝不为宣传自己老师的学说而收一分钱。

不久,所有那些觉得自己受到威胁的人便联合起来,向当局指控说基督徒都是阴险邪恶的罪犯,他们准备危害帝国的安全。

这些指控并没有马上产生作用,罗马当局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采取行动。但是那些责难基督徒的奇谈怪论越传越广,而且说得活灵活现,好像很有根据似的。

基督徒自己的一些说法也助长了怀疑。他们不时暗中谈论上帝的最后审判日,宣扬来自天国的闪电将清整个世界。虽然这不过表现他们对一个新的光明世界的向往。

当尼禄皇帝在酩酊大醉中一把火烧毁了大半个罗马城时,人们想起了基督徒关于所有大城市都将毁灭的预言。

罗马人在恐惧中失去了理智。

犹太人和基督徒遭到搜捕,被投进监狱。他们在酷刑之下屈打成招。一连好几个星期,刽子手和野兽忙得不可开交,保罗和彼得就在其中一次行刑中被劈死。

然而视死如归的殉教者是对一种新信仰的最好宣传。以前,基督的学说只在厨房里有拥护者。现在,客厅里的人也开始感兴趣了。到一世纪末,已经有不少高级官员和贵族妇女因改信基督教而被处死,他们拒绝供奉旧神以向帝国显示自己的忠诚。

屠杀激起了反抗。起初十分温顺的基督徒终于开始挺起身来自卫了。既然不能在公共场所或私宅里聚会,教会就转入了地下。

罗马四郊的废采石场很快就变成了聚会场所,虔诚的教徒每周都去聚会一次,聆听一些四处传教牧师讲道,讲述一百多年前那个来自拿撒勒的木匠的故事。他们就从这些活动中寻找慰藉。

这样一来,基督徒变成了一个秘密社团的成员。这是以前没有的事。

罗马的官员把秘密社团视为心腹大患是有充分的理由。在一个奴隶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国家里,召开当局无法监控的秘密会议是绝对不能令人放心!

罗马的行省传来了基督教不断蔓延的报告。有些总督保持着冷静,等待着人们恢复理智。也有些总督接受了基督教徒的好处,一声不吭。还有些总督采取了镇压行动,希望以此博得罗马皇帝的欢心。他们把凡是同那个可疑的“加利利疑案”沾边的男人、女人、孩子都屠杀了。

不论在什么地方,受害者对当局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否认自己有罪。他们在绞刑架上大义凛然的表现为他们赢得了许多的朋友,每次行刑之后,更多的人皈依基督教。

这样,当屠杀结束的时候,原来的小团体已经发展壮大,需专人管理了。必须有人在法律面前代表教会和管理虔诚的教徒捐献的基金。

最初是些年纪较大的人,即所谓的“长者”出面管理团体的日常事务。后来,为了更有效地工作,某一个城镇或某一个城区的教会组织合并在一起,由一位主教或总执事负责指导公共事务。

主教,就其职能的性质而言,应是使徒的直接继承人。随着教会的发展,主教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不过犹太或小亚细亚一个村庄的主教不如意大利或法国一个大城市的主教影响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很自然其他地方的主教必然对罗马的主教怀有敬畏之情。

罗马这座支配世界命运近五百年的城市有大量精通政治和外交的人才。随着罗马的日趋衰落,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逐渐失去在军队和政府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因而他们自然而然转向了教会,指望教会能给他们一个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

旧的帝国已经走投无路。

由于从共和国时期起,农民就是士兵的主要来源,现在,经济管理不善,农民日益贫困。他们一齐拥进城市,吵闹着索要面包和娱乐。

亚洲中心地区战乱不已,大量游牧部落被迫向西迁徙,侵入属于罗马的土地。但是与首都的政治形势相比,各行省的混乱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又一个的皇帝登上宝座,不久就被杀死在大内皇宫。雇佣军为所欲为,他们是帝国的真正主人。

最后,罗马的皇帝们住在这座城市里已经没有安全感了,他们离开了台伯河畔,另选居住地。恺撒的继承人一走,罗马的主教们自然就成了最有权势的人。由于他们代表着惟一有序的组织,他们承担起领导的责任。皇帝们在从旧的首都搬走之后,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在意大利半岛维持名誉的统治。

帝国的皇帝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公元三一三年,正式颁布关于信仰自由的法令,宗教迫害结束了。一个世纪以后,罗马被公认为东方、西方、南方和北方的宗教之都。

教会取得了胜利。

从此以后,拿撒勒先知的教诲,穿过战争与战乱的喧闹,在人类的天空回荡。他请求用融合万物的终极之爱去治愈这个世界的痼疾。

同类推荐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印度智慧(引进版)

    印度智慧(引进版)

    本书绝非是对某事的定论,它只是为那些开始向印度学习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可能的途径。因为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始一种对知识和灵性的探求,提供了一些特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看到某种新事物,然后反观自我——新的神性形象,然后再回到自己对神的理解。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对比,但我只是偶尔地在实际中进行除印度教以外的宗教传统对比,而其中大部分我用的对比来自《圣经》。当然,因为我是罗马天主教徒,以那种背景执笔写作,我所讲的任何事情可能在本质上都非常具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味道,但是如果这一点能被认可并牢记在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我们总要有个起点。
热门推荐
  • 神武将

    神武将

    万年光阴穿梭,在玄界一个破碎的魔境中,有着超过三万的神将正在苏醒;沉寂的天际,有一道声音缓缓响起:“以光之魂,抚平你的创伤……”“来自三国的神武将!你怎么还不觉醒?!”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幸福人生的原理

    幸福人生的原理

    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并通过各种外在途径找寻。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并未找到幸福。
  • 曾经最美

    曾经最美

    江湖一入深如海,诸般情谊化尘埃。“……春色无边,桃花深处是你娇羞的梦幻容颜,……秋风渐寒,落霞残角是你流泪的冰冷双眼……,春色无边,桃花深处是你娇羞的梦幻容颜,秋风渐寒,落霞残角是你流泪的冰冷双眼,也是你这温柔的夺命一剑……”终于换掉了灵雪时代的简介,本书颓废的简介也就来了。
  • 网络挂了

    网络挂了

    人生百态,各不相同!王洛对这话深有感触,唉,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穿越火影忍者,一头红发,村里有九尾让他继承,漩涡王洛自觉完美开局,只是猛回头发现,预言之子他妈不见了!老天,你这是玩我呢?波风水门同学,你这样突然出现在别人背后是很不礼貌的!“龙族”王洛发来贺电:喜闻乐见。“LOL”王洛表示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真的太刺激了。嘛……这大概是一个平凡人穿越诸天万界的奇妙之旅。——by作者君。
  • 娱乐圈之整容游戏

    娱乐圈之整容游戏

    【床咚】“丫头,你就是我的新娘!”【壁咚】“丫头,你就是我的一辈子。”【地咚】“丫头,中了你的蛊,怎么解?”“......沐少你想干嘛?”某男声音顿时委屈,“我要......”安若雪忍无可忍,“滚!”
  • 梦在九天

    梦在九天

    曾经的他们好似传说,一千五百年后终于复出,但这次他们不再只为了闯荡天涯,更多为了体悟一千五百年前错过的自在人生,为了新一代铺路,突破自己曾突破的九重天位,承担自己曾承担的责任……新一代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 穿越之暴君请离婚:狂妃天下

    穿越之暴君请离婚:狂妃天下

    波诡云谲,王朝更替,她以替罪之身一夜侍寝,换来的却是众叛亲离。含怨而亡,再次睁眼,锋芒毕露。宗室欺她,没关系,神兽在手,族长也得跪着走。姨母害她,没问题,偷龙转凤,不服也得咽下去。长姐阴她,拜托,我儿子智商都比你高,洗洗睡吧。跑跑江湖打酱油,儿子劫财她劫色,一二三四五六七,那边的男人都过来,老娘要选夫。被劫的群臣不忍直视,扭头掩面,人群里,他阴鸷的眼煞气毕露:“选夫?女人,你当我是死的吗?”明明孩子都生了,她却说跟他不熟,无碍,一回事二回熟,再睡一回便是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驱魔师

    驱魔师

    这是一个仙魔两界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个光辉灿烂的名字被永远地记入了史诗。无数个热血沸腾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仙魔口头传诵着……可是,传说毕竟只能存在于传说之中,谁曾知道,以笑容征服仙魔两界的逍遥仙乐筱封,偷蒙拐骗无所不能,常常让人忍不住就拳头发痒,恨不得狠狠地用拳头和他来个亲密接触;而疾恶如仇的风神风离佑,背负着最正宗的驱魔师血统,却是一碰到妖魔便只会鬼哭狼嚎的胆小娃娃;再加上冷心冷情,毫无悲悯之心的龙之圣主,本文记述的将是这三人令人哭笑不得的成名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