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3000000005

第5章 袁世凯称帝过程中我的处境与观感

民国三年(1914年)修改约法以后,袁世凯事实上已成为终身总统,且继承人亦由他自己提出,实在想不出他还有什么称帝的必要。就当时的蛛丝马迹观之,促成袁世凯称帝的,有五种人:一为袁氏长子克定,意在获立太子,膺承大统。一为清朝的旧僚,意在尔公尔侯,谋求子孙荣爵。一为满清的亲臣,意在促袁失败,以作复清之地步。一为副总统黎元洪之羽翼,意在陷袁不义,冀黎得以继任总统。一为日、英、俄三国,意在促中国于分崩离析,永陷贫弱落后之境地,以保持其在中国之利益与东亚之霸权及瓜分中国的阴谋。当时见他的有关的这些人,都是以劝进帝制的话包围他,我曾对有些熟朋友说:“你们是要将大总统促居炉火。”可以说怂恿帝制的人,很少是主张关系,大多数是为富贵利禄所驱,或者是另有别图。其中最足使袁动心的因素,是日本强力主张改行帝制。这多少因素将袁毁了,但说到底,总不能不怨袁认识不够,判断不够。

至袁氏帝制失败之主因,一则是违背了时代的潮流,激起愤怒的民气;一则是他的亲信诸老“怏怏非少主臣”,谁亦不愿再做袁克定的臣属。

袁氏帝制运动期间,全国起义省份除山西之外均已消灭,山西成了旧军的眼中钉,报告袁氏山西必反,威吓之函电日有数起,劝导之来人联袂不绝。最后袁氏特派他的一个侄子常川驻晋,监视我的行动,及至帝制失败,始由太原离去。此人酷嗜赌博,日夜打牌,一反袁氏指赌博为“牧猪奴戏”之谕示。我曾打算令警察将其查扣送京,谷如墉、刘笃敬等几位乡老力劝我投鼠应该忌器,方始作罢。

在这一段时期中,全国民军势力均被袁氏摧毁,为什么我未能罢黜呢?就我的了解:第一、当他的帝制运动开始的前夕,我的部队已被裁编至一个旅和两个独立团,全部不到七千人,而他的心腹巡按使金永的警备队已有十一个营,其力量足堪与我抗衡。第二、山西在他北洋军队四面包围之中,与东南沿海各省不同,不可能对他作恶意的反抗,只好善意劝告。第三、对我不罢黜,尚可以作一个保全民军省份的幌子,使不深知内情的人还认为他有兼容并蓄的度量。第四、使我的革命同志对我发生误解,以为我已放弃了革命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无益,徒足招损,故我始终一本中山先生所示以保持北方革命据点为重的原则,对袁氏虚于委蛇。四年九月,奉天上将军段芝贵领衔致袁请速正帝位的电文中,列有我的名字,我未表反对;十二月袁封爵的命令,封我为一等侯,我亦未曾辞爵。

帝制运动最热闹的时候是民国四年(1915年)的后半年。八月古德诺的《民主不适于中国论》在《亚细亚报》发表后,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所谓六君子,即组成筹安会,大为鼓吹君主立宪,此为帝制运动的正式开始。杨度是个反对满清的人,他在日本时曾有两句名诗:“仗剑西望泪滂沱,胡运炎炎可奈何!”但他是一向主张君主立宪的。远在筹安会成立之前三月,他就撰有《君宪救国论》。刘师培是个左倾学者,他参于筹安会,并非主动。他有一次曾到山西,但始终未劝我赞成帝制,因他与我的警务处长南桂馨私交甚笃,经南介绍,我对他谈话较为恳切。我曾告诉他说:“今日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均向民主途经转变,中国民主力量虽尚在萌芽时期,但亦是日长一日。诸君子出谋筹安,固有苦衷,然逆势亦当顾虑。”他对我这话未表赞成,亦未表反对。

筹安会幕后操纵者主要为袁之长子克定。袁克定为实现继承帝位的迷梦,曾特地为他父亲专印了一份伪版《顺天时报》,内容与一般人看的《顺天时报》迥异,其中臆造了多少劝告拥戴帝制的消息,以坚他父亲称帝之意。

据了解内幕的人说:与袁克定暗中同谋者,除杨度之外,另一要角为梁士诒。因民国三年徐世昌出任国务卿后,袁世凯曾应徐之请免去梁秘书长之职务,另设内史长以代替之。同一时间,袁又成立了一个平政院,颇似现在的行政法院。平政院中有一个肃政厅,内设若干肃政使,如同清朝的御使。肃政厅于民国四年提出一个五路大贪污的弹劾案。梁为交通系领袖,此案与其关系颇大。梁此时正处于最尴尬地位,为转移视线,乃出奇制胜,劝进帝制。初劝告袁未之答;继通过袁克定劝之,袁亦无表示;最后以极迷信的话语袁氏谓:袁氏先氏历代相承都没能活到五十九岁的(是时袁氏已五十七岁),应以绝大喜事相冲,袁方首肯。于是美籍顾问古德诺之《民主不适于中国论》与日籍顾问有贺长雄之《日本立宪而强》的论调相继发表,筹安会宣告成立,梁氏亦于九月十九日组成全国请愿联合会,向参政院举行所谓“变更国体”总请愿。

此外当时怂恿帝制最明朗而积极之文武大员,各省疆吏以奉天上将军段芝贵为首,中枢大员以内务总长朱启钤为首。段芝贵胁持各省通电请袁速正大位于前,又复联合东北首长孟思远、王揖唐、朱庆澜、张作霖等力谏中央讨伐唐、蔡于后。朱启钤密电各方策商帝制于前,又复主持所谓登极大典筹备于后。这一段时期,我所收到有关帝制的电报中,除统率办事处者外,即以段芝贵与朱启钤领衔者为最多。

统率办事处是在袁氏亲自主持下发纵指挥全国军队的机构。他成立这一机构,理论上是为了负起“大总统统率全国陆海军”(当时中国尚无空军)的责任,实际上这一机构不只代替参谋部全部职权,而且亦代替了陆军部的大部职权。兼任参谋总长的黎元洪对此虽无计较之心,而号称北洋三杰之一的陆军总长段祺瑞则不能没有不快之意。加之袁克定编练模范团与怂恿帝制之举积极配合,段乃由不到部办公而请假养疴,而正式辞职。

统率办事处的要角陈宧輥輶訛,是黎参谋总长的次长,袁对之倚畀特殷。民国四年二月袁为安定西南,命陈以会办四川军务名义,率李炳之、伍祯祥、冯玉祥三旅入川,六月间准四川将军胡景伊入觐,陈继其任。陈宧于离京赴川前同三旅长谒袁辞行谢恩,一见面就向袁曲膝叩首。袁惊异着说:“现在国家共和,不可如此。”陈以最谄媚的言词说:“元首虽以大总统自居,而全国官民则皆奉为皇帝;元首一日不实行帝制,臣此去即一日不复返。”迨至袁氏称帝失败,陈始则致袁江(五月三日)电请其退位,继则通电与袁断绝个人关系。说者谓袁氏之死,受陈宧刺激最大,亦不能谓为无稽。

于袁氏称帝意犹未坚之时,其亲私怂恿之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一次他的左右曾买通他的身边侍从,在他清晨未醒时,将他最喜爱之玉杯抛至地上,打得粉碎。袁醒询其故,这位侍从说:则才擦拭桌椅时,看见床上躺着的不是大总统,是一条龙,我大吃一惊,就把玉杯摔破了。袁当给以巨款,令其回籍,并坚嘱不得以此语人。

长江巡阅使张勋是口口声声不忘旧朝的一个满清旧臣,同时亦是赞成袁氏帝制之死硬派,由于他自己和他的军队一直保留着头上的辫子,不肯剪去,所以袁氏始终对他有“帝其所帝,非吾所谓帝也”的顾忌,为此他曾明白通电表明他的矢志拥袁的心迹。但在帝制运动白热化的时候,张勋突然电请袁氏效舜禹之对唐虞,勿废宣统帝号,维持清室优待,于是袁氏原拟封溥仪为懿德亲王,君臣互易之举,乃不得已而中止。

袁氏决意称帝之后,奉命代行立法职权之参政院遂决议选举国民代表,解决国体问题。民国四年十月间,各省国会代表先后选出,北京办理国民会议事务局乃规定十月二十八日起至十一月二十日止,为分省决定国体投票日期,票面悉印“君主立宪”四字,投票时赞成者写“赞成”二字,反对者写“反对”二字。投票结果,代表人数一九九三名,赞成票亦为一九九三张。接着由国民代表推戴袁为中华民国大皇帝,并委托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恭请大皇帝正位。十二月十二日袁氏下令承认帝制,并于同月三十一日明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

日本原本怂恿帝制最力,袁氏受其影响亦最深,比及国体投票正式进行之时,乃一反以前态度,英、俄亦复如此,其心叵测,概可想见。日本皇帝为怂恿袁世凯积极称帝,曾向袁示意,日本的施为向以中国为嚆矢,中国的民主实足以动摇日本皇室万世一系之基础。今日劝中国恢复帝制,不仅为中国,抑且为日本,中国如废共和而行帝制,日本以帝国而扶助帝国,自属名正言顺,当可共存共荣。若仍续行共和,自非日本帝国所愿,今后一切,难望援手。北京统率办事处给我们的世(十月三十一日)电中曾说:“大隈首相屡次宣言谓:‘中国宜改国体,如内无乱事,日本决无可干涉之理。’又对我陆驻使陆宗舆密谈:请中国安心做去,日必帮忙。英使朱尔典,因主座谦抑曾面谒劝进。俄使于十三日接政府训令复电称:俄愿即行承认大隈于十八、二十等日演说,亦谓:中国改革,不致内乱,外交方面颇称顺适。不意日本新外交大臣石井到任,意欲见好于野心派,主张托词中国上海长江一带恐有内乱,以好意劝告中国暂缓改变。”旋该处江(十一月三日)电说:日本代理公使小幡西吉约同英公使俄公使于十月二十八日(国体投票开始之日)赴外交部,劝告将实行帝制之计划暂为延期。此时袁氏及其左右势将骑虎,自然不会接受。由此我深深感到当国不去满足自身欲望的贪心,不只要惹国内的不容,并且要受国际的愚弄。平心而论,不能说袁世凯不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致成身败名裂。

袁氏称帝,其亲近诸老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均不表同情。徐世昌时为国务卿,在一次会议中,袁氏对帝制问题问到他时,他背向后仰,默而无言。段祺瑞于辞去陆军总长后,居家养疴。据说袁曾给他派了一个厨师,他不只不敢用这个厨师为他做饭,连他如夫人亦不敢用,每餐均由其原配夫人亲自烹饪。王士珍虽然继段为陆军总长,实则当时陆军部的职权大部为统率办事处所代替,陆军部已成了一个闲散机关,故王亦闭门不出,以避烦扰。冯国璋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同被袁氏亲口宣称为拥护帝制者,但从其嗣后行为观之,则大不然。

民国四年六月间冯与梁启超相偕晋京。冯谒袁时,谈及南方对帝制的传言,叩询袁的真意,袁曾对他说:“我现在的地位与皇帝有何分别,所贵为皇帝者,无非为子孙计耳!我的大儿子身有残疾,二儿子想做名士,三儿子不达时务,其馀都还年幼,岂能付以天下重任?何况帝王家从无善果,我即为子孙计,亦不能贻害他们。”冯说:“不过到天与人归的时候,大总统虽谦让为怀,也恐怕不能推掉。”袁正颜厉色的说:“这是什么话!我有一个孩子在伦敦求学,我已叫他在英国购置薄产,倘有人相逼太甚,我就把那里做我的菟裘,不问国事了。”冯出而告段说:“你放心好了,大总统绝不会做皇帝。”冯将此话告梁,梁听了说:“我亦相信他不会那么傻。”但冯南下不久,筹安会忽然大肆活动起来,因此冯十分怀恨袁对他不能推诚相见。这只是举冯之一例,徐、段、王当亦有相类的感受。以袁氏之聪明,也当然深知他们都希望继承总统,不希望实行帝制,故对实行帝制的话,未公开前,对他们有些保留。但越是这样,起的反作用就越大。所以我认为袁氏帝制之覆灭,除讨袁之革命的力量为外在因素外,其亲近诸老之“怏怏非少主臣”,实为一大内在因素,而此二因素又隐约间不无彼此响应之关系。

当蔡锷悄然潜离北京,返归云南的时候,中华革命党总部亦正派李烈钧等到达云南,策动唐继尧起义讨袁。唐继尧通电讨袁之前,曾电南京冯国璋,以察其意。冯复电说:“国璋老矣,国事全在诸君。”唐接获此电,方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成立护国军,宣布起义。蔡锷率师北进,与对方曹锟、张敬尧军战于四川、重庆、泸县、宜宾之间,一则后方弹药不济,一则曹、张军顽强抵抗。蔡军因粮弹不济,已入困境。因其参谋长与张敬尧有旧,乃派其前往试谋停战。张彼时亦不愿打到底,因打到底,袁即成功了。蔡提出停战,正合张意,乃允其请。但提出袁倒之后,蔡须出面拥段,以此密契为停战之条件。起初蔡不愿承认,后经人劝说段之出处并非一拥可定,何必斤斤计较于此,蔡始权予承认。比至袁氏薨折,蔡锷果与张敬尧等联络拍发庚电,主张由段出任总统,以挽危局。

从这两件事可以说明冯、段当时之心情与对袁氏帝制之影响。若不是冯有暗示,蔡、李等到云南亦难迅速举起义旗;若不是段不同情帝制,唐、蔡等举起义旗,亦难保不遭挫败。我所以获知此种内幕,是因为李烈钧、唐继尧均与我为日本士官学校同期同学,且一向过从甚密,这些情形,他们与我有多次的电报往返。

蔡锷原虽为立宪党,且与梁启超有师生之谊,但其在日本时即对革命深表同情。我与蔡氏相识甚浅,而相知颇深。他居京期间,曾力示堕落,以图避祸。当他离京前不久,特托士官同学(我的参谋长)李敏之携何绍基所书绣屏四幅绣联一副赠我。联之上集为“雅量风清兼月白”,下集为“高情涧碧与山红”。我问李敏之说:“松坡(蔡锷字)还说什么没有?”李答:“没有。”我说:“你不要将此事告人。”李问我何故,我说:“将来再说。”比至蔡已离京,我才告李敏之说:“松坡以屏联赠我而无言,我就知道他已决定离开北京。当时不让你告别人说,是怕机警的人识透其意,密奏袁知,致他不能成行。”

云南将军唐继尧、巡按使任可澄,与蔡锷、戴戡(与蔡同时返滇者)通电讨袁之后,各方反应颇不一致,有的驰电诘责,有的奏请申讨,有的策商调处,其态度最缓和、持论最谨慎者,为南京宣武上将军冯国璋。他反对多所电责,更反对轻言讨伐,其沁电中曾谓:“倘诘责之文电纷驰,则观听之惶惑易起。”又谓:“倘讨不能行,行不能果,中外耳目所属,或且群致猜疑。窃恐扰攘之忧,将不在一方面而在全局。再四审度,关系非轻。”而冯所反对的,正是以朱启钤为首的大典筹备处指示各省一致主张的。

推冯国璋领衔忠告,策商调处之议,原系陕西将军陆建章最早提出的。紧接着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唐、任、蔡、戴讨袁通电原曾列刘之名),一面否认唐通电渠曾列名,一面表示赞同陆议,以维和平。我当即驰电各方,对陆刘之议表示赞同。旋贵州巡按使龙建章等又主张国体重大,应再召集国民会议公决。无如怂恿帝制者不知悔悟,对刘显世、龙建章之建议公然指斥,而外间疆吏如徐州巡按使张勋,广东上将军龙济光,湖北上将军王占元,安徽将军倪嗣冲等尤多昧于时势,与段芝贵等同持讨伐主张,并促冯国璋主稿电京。冯在此情势下,亦只好在表面上一反其初衷了。

云南起义以后的三数月间,醉心帝制者流,仍在力促袁氏早日登极。而袁氏则慑于国内外之趋势,徘徊未敢出此。果然护国军经过三个月的苦战,李烈钧所部在滇、桂交界处击败滇军龙济光,广西上将军陆荣廷应约宣布独立,贵州方面亦公开继滇而起。袁氏方于三月二十二日明令撤销帝制,然仍恋栈大总统,而不肯引退。说者谓袁氏能以撤销帝制,尚未执错到底,然撤销帝制后,犹不肯放弃总统,可谓不识进退,我认为这是至当的批评。

袁氏撤销帝制之后,滇、黔复提出总统退位的请求,接着广东上将军龙济光在革命军势力的胁迫下宣布独立,浙江将军朱瑞在军民的事变中突告失败,冯国璋乃于四月十八日提出八项条件,以图息争。这八项条件是:

(一)袁大总统仍居其位,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二)慎选议员,开设国会。

(三)明定宪法。宪法未定以前,适用民国元年约法。

(四)惩办祸首。

(五)各省及中央军队须以全国军队按次编号,不分畛域。

(六)去冬之各省将军巡按使悉仍其旧。

(七)滇事后派赴川湘方面北军全行撤回。

(八)开赦党人。

据冯的巧电中说:这八项条件未向各省电问以前,他已秘密商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以及蔡锷的同意,于是大多数省份均复电表示赞成。正在策商期间,北京以段祺瑞为国务卿的所谓责任政府于四月二十三日宣布组成,而蔡、唐诸君又驰电坚持请袁退位,冯乃对原条件略加修正,要在使袁暂负维持责任,迅筹国会锐进办法,一俟国会开幕,即行退职。冯电甫行发出,四川将军陈宧与川边镇守使刘锐恒輧輷訛亦相继电请袁氏退位。此时,冯国璋、张勋、倪嗣冲联名邀请各省包括南军滇、黔、桂、粤名省选派代表赴南京开会,商决大计。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亦有电赞同此举,我乃派崔秘书廷献代表前往。

南京会议于五月十七日开始,因袁氏曾电冯、张、倪表示自愿退位,嘱与各省妥筹善后办法,于是首先讨论的就是总统退位问题。南军代表主即退,张、倪派主不退,冯派主缓退。商讨未获定论,而独立省份日益增多。此时除滇、黔、桂三省外,广东龙济光,浙江屈映光(将军朱瑞失踪,被举为都督),已于四月间形式上宣布独立,陕西陈树藩(驱走陆建章者),四川陈宧,湖南汤芗铭輨輱訛亦于五月间先后宣布独立。张、倪坚主以南京全体会议名义挽留袁氏。因冯不愿出此,会议迄无结果,而袁氏于六月六日因病逝世。冯在这一阶段的手法,有相当收获,那就是因此造成袁死黎继,他取得副总统地位的有利情势。

袁氏所派的山西巡按使金永有一次曾开了一个已过曾参加革命者的名单,内有谷思慎、续桐溪、弓富魁等三十馀人,咨我扣捕,交他审讯。我于扣捕以前都密告他们跑开了,以是金永对我深表不满。到了袁氏帝制运动末期,金永犹以他的十一营警备队的既有力量为未足,又请准中央在东三省招募胡匪,以壮其势。我对他这种不惜扰民以逞的举措,一再电京反对,此批胡匪方未来晋。金永对袁氏曾上了一个很厉害的奏折,详叙我在山西不利于袁之种种措施。其结论大意为:北方最不安于袁政者,为山西之民军势力;若不消灭山西民军势力,则我将配合反袁军事,由平绥路进攻北京,欲消灭山西民军势力,非将我撤职,无以为济。此奏折到袁氏手中时,袁已病笃,卧床而阅,未及看完,奏折即掉于地下。当时徐世昌、段祺瑞在袁病侧,劝其病愈后再为处理,袁氏从此即一病不起。此段事系段亲自告我者,当不为虚。段并曾对我说:如果项城那时看完这个奏折,一定要撤你职,下令讨伐你。

我事后想到一件事的因果关系,种下什么因,即要结什么果。袁世凯改行帝制有因,国人起而推翻帝制亦有因。辛亥革命推倒满清统治,由于同盟会自身力量不够,借重了汉族疆吏力量,其结果即种下汉人皇帝之因。幸而中国文化是民本文化,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深入人心,民主很合乎民本的心理,故一经变君主为民主,绝大多数的人谁亦不愿再倒退回君主的窠臼,以故袁氏称帝卒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同类推荐
  • 不畏浮云:王安石

    不畏浮云:王安石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千古一相王安石。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卓尔不群的个性和义无反顾的改革勇气,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变法的成败得失,也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KarlHeinrich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
  •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世的喧攘,而今都凝结成了历史和文字,阅读它们,会有一种地老天荒、渗入心底的寂寞。虽说所写人物,多是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所写事件,也多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总归从小处落笔,才能还原历史的细节和生命的温度。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一生所经历的86年,正是中国由日渐瓦解的传统政体向新的体制过渡的时代。在那天翻地覆的时代,黄金荣先是依仗殖民者的势力,由一个地位卑下的瘪三流氓而成为租界警探,并由此起家,脚跨黑白两道,跃为法租界巡捕房的督察长。蒋介石、杜月笙曾拜他为师,他的一生主要经营黄、赌、毒、盗,大发不义之财。他以接纳过困境中的蒋介石为契机,以参与四一二事变为媒介,与国民党联姻从而飞黄腾达。他靠巧破宋教仁被刺案,除掉袁世凯的爪牙,拒绝日伪征招,成为民国社会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一个近代帮会的首领,他从现实利益出发,写下了长篇忏悔书,最终与新政权合作,平安地走完了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浪漫校园娃语系

    浪漫校园娃语系

    如果世界变成两个世界要怎么办?如果宇宙的太阳与月亮被控制着怎么办?如果两个世界的王自相残杀要怎么办。因为时空抖动孩子落到别的星球要怎么办?“来二十一世纪我的感想是什么都不一样,没有漂亮的大海没有美人鱼什么都没有,二十一就是一个屠宰场”“没关系,你有我就好了,屠宰场就屠宰场我们在一起就好了”
  • 名门闺秀:九夜

    名门闺秀:九夜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而且是洋枪洋炮撑腰的土匪文化流氓。上帝啊,她一介名门闺秀,留洋的才女,为啥非要嫁给这样一个流氓?少帅英俊潇洒,手下雄兵几十万,要人有人,要势有势,男人和女人,不就是那点事?
  • 现代生活的相生相克

    现代生活的相生相克

    本书由“服饰穿戴”、“饮食营养”、“睡眠住宿”、“运动保健”、“美容化妆”、“社交处事”、“医疗用药”等七大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记载了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宜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和易用。
  • 封天九变

    封天九变

    修则缘,生则仙,沧海九州动封天。九灵起,苍穹变,一念诛天岁月仙。落仙地,起梦魇,血染仙尘道古边。古苏戮,掌生缘,沧海最落红尘仙!
  • 剑气凌神

    剑气凌神

    神,至高无上,又遥不可及,可我要成神,谁能拦我?易飞,资质低劣,却拥有封神之心,意外之中他得神宿眷顾,获得成神感知能力,之后的他改天逆命,一步步踏天而上;曾经的一百零八位神宿埋葬之地,新一轮的血脉再次觉醒!沉睡的神灵们再次降临大地,一切,都将是新的开始。
  • 网游之仙种

    网游之仙种

    本该站在聚光灯下的天才少年风潇潇沦为游戏打手,被女神邀请加入彼岸游戏工作室,承担起百万金额目标。进入《仙种》游戏后,圣帝的传承、天魔的威胁,让一帮有趣的人相遇,风潇潇本已经快要磨灭的梦想再次重燃。不到世界巅峰绝不回头!
  • 毒君求爱:替身小蛮妃

    毒君求爱:替身小蛮妃

    失足掉下长江居然也能随波逐流到古代!谁知刚被人打捞起来就被当成失足落江的贵妃送回皇宫。臭脸皇帝总是阴她,不给她好脸看?没关系,冷宫她不蹲!就算丢了小命她也要自由,要翻身!谁知顺手救了文状元,又是武状元的宝贝妹妹,臭脸皇帝能拿她怎么样?有种一对一单挑啊?谁怕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凡气运

    超凡气运

    陈力,意外得到幸运石,从此以后,运气超凡。随便买张彩票,中了五百万。随便买块地,市里要开发,大。随便开个公司,居然成为世界五百强。对手:“陈力运气太好了。”陈力:“你咬我啊!”女神:“听说和你那个能增加运气?”陈力邪恶一笑:“要不试试?”
  • 许你余生共度

    许你余生共度

    相信我,狗死了没有一对秀恩爱的人会是无辜的,这是一场快速恋爱,男主自己能砍自己桃花,女主还能比绿茶更能装绿茶,无虐放心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