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4600000032

第32章 后记

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交叉性使它与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传播学研究,注定要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自然科学研究大多通过实验测量来取得一手数据资料,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科学”二字,却并非等同于于自然科学。从方法来说,包括可控制的精确实验、大样本调查等典型的实证研究,一方面仍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有所距离,另一方面,其本身亦有诸多这样那样的限制及不足。加之,基于现实事件的本土化意义上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也断然不是纯理论研究及引进研究所能替代的。于是,翔实地搜集既有事实,完整而深入地探析材料与主题,以个案研究来探讨事物与事件的机理,就成为我们做具有创新性、探索性、有效性的研究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中国大事不断,从SARS横行到南方雪灾,从3·14事件到奥运举办等,无一不涉及信息传播。回溯这一连串事件,传播学角度的剖析和探究未曾止步。SARS事件反思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3·14事件探究则重提新闻真实和国际传播……以往的经验证明,重大媒介案例研究对于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显而易见的是,对重要媒介事件的关怀、对重大媒介案例的系统深刻的研究,学术界仍较为缺乏。

本此,我以为,媒介案例研究,特别是重大媒介案例研究,是当下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目的是:重提“经世济用”的学术理念,倡导“有用的”传播学,让重大媒介案例研究常态化、连续化,为传播学的新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于是,有了“重大媒介案例研究文库”的设想。本书,即“重大媒介案例研究文库”的第一部。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8.0级地震。数万生命顷刻罹难,举国哀悼。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一样,带给了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沉痛记忆。“多难兴邦”,多难何以兴邦?在天灾面前,人们需要反思,并且藉以前行。

地震发生后,借助我的《传播研究方法》课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们及时组织了思考、研究与讨论,最终勉力完成了此项具有跨学科、全景化特点的案例研究。

信息传播所涉及的议题向来较多,但也正是这一特点,为本书对汶川地震事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可能。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在本次地震发生时,在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体来看,本次地震中,信息公开及时、透明,社会引导有效、迅速,传统媒介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相得益彰。但进步与不足并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仍有缺陷;网络、手机等媒体被用来进行谣言传播;少数外国媒体依旧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等等,即是其中的一些典型表征。关于这些议题,作为示范和先导,包括周海燕及我在内的本院多位老师,在课题启动之初的五月中旬,陆续写作了多篇相关论文。

此后,全方位的学术动员开始了——大多数成员虽没有参加身临现场报道的新闻业务,但与地震相关的信息传播研究,也足以让他们感到一种责任与沉重。是使命感使得本课题组的所有师生日以继夜、精益求精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书稿是一次集体作业,思维的火花迸发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严肃与活泼同在,我和课题组成员们一起经历了数十次的讨论,包括课堂讨论、课后小组讨论和由我本人发明的“鸡蛋饼”圆桌会议——一圈人围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一边咬着鸡蛋饼充饥,一边讨论学理、方法和观点。讨论还只是写作过程的小部分,更大量的工作是不断补充搜集资料、反复磨炼文本。整个写作过程,堪称漫长而艰辛。

好在,经过大家的数月努力,书稿得以出版了。作为主持者之一,我甚感欣慰。

本书由课题组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其中,我本人撰写了以下四部分内容:导论一、导论二、第三单元研究一、余论;周海燕协助我对全书作规划及通稿,并撰写了导论三、专题研究四,其中,后者是一篇长篇实证研究报告,但限于种种原因,此次未能列入出版内容;袁光锋撰写了第六单元的“传播秩序的反思”“政治粉丝与公民文化:汶川地震中政治粉丝现象研究”二文,并协助我组织研讨及全书修订。其他正文部分都由课题组的各位研究生撰写。

全书分工如下:

导论: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第一份传播学遗产,杜骏飞执笔;汶川地震的新闻学启示录,杜骏飞执笔;新闻权力的起与止——汶川地震灾难报道的几个伦理学思考,周海燕执笔;

第一单元:从汶川地震看政府、媒介与受众:互动和平衡,张燕妮执笔;新闻从业者:专业主义考量,翁翩执笔;记者:伦理学反思,华婷执笔;网络公民新闻的实践及反思,刘阳执笔;

第二单元:“政府形象”的新闻建构,张翼执笔;企业形象的传播学分析,韩金随执笔;非政府组织形象的媒体呈现,甘彩霞执笔;公众人物形象的多个案观察,卢江莲执笔;汶川地震中的公民形象——对中国内地主流报纸的内容分析,李利霞执笔;

第三单元:极限条件下的媒介竞争法则,杜骏飞执笔;深度与理性:报纸的独特表现,游益萍执笔;声音的力量:汶川地震中的广播议程分析,朱玲执笔;记录汶川:电视媒体的核心地位,欧阳杰群执笔;新兴的主流:解读地震中的网络媒体,徐晨慧执笔;被释放的传播力: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刘畅执笔;

第四单元:网络良民与网络暴民:网络参与者的群体呈现,朱萍、张瑞倩执笔;媒介素养的多维审视,彭执笔;汶川地震中的社会行动力研究,温海玲执笔;

第五单元: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及其动力机制,黄淑贞执笔;汶川地震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宋庆庆执笔;国际传播中中国形象的“全景扫描”,李赫然执笔;

第六单元:传播秩序的反思,袁光锋执笔;公民社会的阐释,吴芳、梁靖雯、刘丹、戴佳妮执笔;政治粉丝与公民文化:汶川地震中政治粉丝现象研究,袁光锋执笔;媒体话语中的知识分子话语——以《南方周末》和《FT中文网为例》,黄榕、梁靖雯、吴芳、魏娟、袁仲伟执笔。

感谢为此项研究付出艰辛努力的老师和学生们。

感谢付出辛勤劳动的负责后期编辑工作的各位成员:周海燕、袁光锋、黄淑贞、袁仲伟、梁静雯、李兰、刘丹、黄蓉、吴芳等。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领导以及本书的编辑李苗苗,是他们的慧眼,推动此一研究成果得以社内重点选题的身份面世。

本书作者队伍中的大多数成员为年轻学者,他们拥有的是研究技能、学术勇气和认真勤勉,但因时间和水平所限,想必书中谬误难免,还望读者不吝匡正。来信请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汉口路22号,210093),或我本人的电子信箱:dujunfei@vip.sina.com。

杜骏飞

2008年10月记于源源堂

同类推荐
  • 三维动画审美谈

    三维动画审美谈

    数字时代,美的标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三维动画以数字图像形式成为这个图时代的代表。三维动画及三维图像不仅仅是由于应用了仿真数字图像技术而带来的虚拟空间,还有更多的是由三维图像技术所引发或引导的被扩展的图像技术,这些技术无不应用在现代视觉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且,由此引起社会的追热,引起审美观念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在进行中的,变化中的,也是在发展中的。对于未知的美,我们做的只是追寻和记录,我们不知道以后的美将会是什么样,尽管我们苦苦追寻,孜孜探讨,同时也在默默审视。我们在追寻中享受美,在探讨中认知美,在审视中体验美……
  • 云计算和现代远程教育

    云计算和现代远程教育

    本书介绍了云计算知识、云计算的特性、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中的访问云、云计算中的云存储、云计算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监控组态软件是完成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为实施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开发环境。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组态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对窗口界面编辑、动画链接、实时和历史趋势、安全机制、I/O设备连接,以及生产应用等内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MCGS是优秀的监控组态软件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监视、控制、管理的各项功能,并可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方便、快速地进行系统集成,构成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机电技术专业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本书共8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服务、网络安全、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等内容。除第8章外,其他各章都附有练习题。为了加强学习效果,本书围绕知识点的典型性,精选了6个实验。此外,在本书的第8章,我们综合各章知识设计了“办公局域网组建设计”和“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组建设计”这两个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本教材适合作为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 如何处理电脑故障

    如何处理电脑故障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介绍了电脑会出现的各种故障,内容包括了音箱声音失真,如何处理?如何做好电脑的日常维护等等问题。
热门推荐
  • 元芳是妹子!

    元芳是妹子!

    刘菱正在阳台上吃手抓饼,突然楼上丢下一个塑料袋把她憋死了,于是乎,她就穿越了。其实她也为穿越做过一些准备的,比如......瞅瞅本草纲目、跳跳古代舞、看看穿越文、背背文言文什么的。然而......为什么她穿越成了李元芳啊(原来元芳是个妹子)!!!于是,悲催的躲人命运开始了......
  • 当灵魂无处安放

    当灵魂无处安放

    躯体只是一具皮囊,它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无处安放。这本书有毒,建议不要看,如果看一遍不懂,建议看两遍,有些内容或许能触动您的心灵,如果看,请用心,谢谢!
  • 各种短篇的脑洞文

    各种短篇的脑洞文

    各种小脑洞~有喜欢的梗可以留言告诉我呀说不定就会写了呢
  • 彻世长相守

    彻世长相守

    生死之间,她穿越成为萧太后萧绰。她不想依照历史来活,活过明争暗斗的一生。此生不愿掌权,只求得一君,浪迹天涯。他玄衣如墨,一身举止甚是儒雅。花泪诉怨也好,红藕香残也罢,他守她安稳,永生永世不离不弃。“我自知自己比不上闭月羞花,比不上沉鱼落雁。可是哪人,又比得上我爱你如此至深。”
  •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神尊狼狈的问王秋:“为什么你进步的这么快?”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能成为至高神?”王秋说:“成为至高神很奇怪吗?劳资之前可是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宿主今天也是论坛头条

    快穿之宿主今天也是论坛头条

    #求助,今天又被宿主威胁了怎么办?#作为天道局改革后被奉为神话的009号系统,殷墨颤抖着在论坛上发布了一条求助。_洛兮·安里蒂斯,举国最冷血且残忍的人,被通缉了五年却始终没有落网。然而某天,这个一夜杀了安里蒂斯家族六十人的通缉犯,跳崖而亡,顺便契约了一个快穿系统——殷墨,从此开启了惩治堕穿者的日常。她亦正亦邪,过度理性毫无感情,只要满足她的兴趣,她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系统。谁知,她成为快穿者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她做的任务也不是随机生成,就连契约殷墨都不是偶然。
  • 特种兵法则:永不放弃的铁血军魂与团队意识

    特种兵法则:永不放弃的铁血军魂与团队意识

    本书向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特种兵精神,激发人生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提升团队精神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难得教材。
  • 逆天吾宁成魔

    逆天吾宁成魔

    坠入黑暗的深渊,永无尽头的地狱。究竟路在何方。少年踏尸成海,化天成路。
  • 懵圈的大学往事

    懵圈的大学往事

    我叫郑伟,我是一个三流大学生,哦不,我是一个三流大学的一流大学生,凭良心讲我的室友们都是很丑的,但我知道他们都觉得我很帅,所以能交上一个校花级别的女朋友,也许在我的容颜下她也感到了自卑,她连手都不敢和我牵,于是,我便一直没有牵过他的手……